忆越州 - 宋,张士逊

稽山岩壑深复高,思之谁妙丹青毫。
霜缣若得一千幅,伻图何必乘兰舠。
这首诗是作者见到会稽(今浙江绍兴)的稽山岩壑的深高壮美,引起了对古往今来曾经游赏于此的名人的怀念,因以自勉并抒发感慨之作。 首联“稽山岩壑深复高,思之谁妙丹青毫。”从正面描写会稽山景。首句以肯定句的形式出现,就显得笔势不凡,突出了会稽山岩壑的深高壮美。作者运用叠词来描写山景,使诗作富有音乐美。 “思之谁妙丹青毫”,一句,承上启下,由描写山景转到怀念古人。“妙丹青毫”者,画家也。无怪作者看到“稽山岩壑深复高”时,不禁发出如此强烈的思古之念:谁能妙用丹青笔,画出这奇伟的山景来呢? “霜缣若得一千幅,伻图何必乘兰舠。”颈联意思:如果有洁白的缣纸一千幅,何必派舟人划着小船去搜寻古人遗迹呢?缣,洁白的绢。这句意思与上联大体相同,都是表达作者的雄心壮志:倘若有洁白的缣纸可用来绘画,那我就要遍寻先贤遗迹,绘制出一幅又一幅内容更丰富、艺术更精湛的作品来。这两句写得很有气势,再配上宏壮的乐曲,可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总之,此诗写得苍凉悲壮,表现了作者雄心壮志的精神面貌。同时表达了对历史对自然的双重仰慕,也是作者对自己未来壮志的期许。读之使人受到历史的、美感的双重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