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忆故人·东风料峭寒吹面 - 宋,郑域

东风料峭寒吹面。
低下绣帘休卷。
憔悴怕他春见。
一任莺花怨。
新愁不受诗排遣。
尘满玉毫金砚。
若问此愁深浅。
天阔浮云远。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一种淡淡的忧愁。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这种忧愁融入到具体的场景和细节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首句“东风料峭寒吹面”描绘了春天的微风,它轻轻吹拂着诗人的面庞,给人一种清新、微寒的感觉。这一句为全诗定下了基调,为后面表达的情感提供了背景。 “低下绣帘休卷”这句诗让人联想到春天的气息开始影响周围的环境,暗示诗人已经开始注意到了春天的变化。他不再卷起窗帘,回避春天的到来,而是愿意去接受它,去感受它。 “憔悴怕他春见”一句则传达出一种忧虑和不安,似乎诗人的心情与春天的繁荣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担心自己的状态不能承受春天的美好。这句诗深化了诗人的忧愁和不安。 “一任莺花怨”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莺花(即莺和花)的无奈。他们似乎在抱怨诗人的状态,诗人却选择听之任之,这进一步表现了他的无奈和无力。 “新愁不受诗排遣”表明诗人的忧愁并非源于过去,而是源于新的、当前的愁绪。这种新愁深深地扎根在他的心中,无法通过诗歌来排遣。 “尘满玉毫金砚”描绘了诗人生活环境的改变,尘埃满砚,暗示诗人长时间没有使用这个砚台,这可能是因为他被新愁困扰,无心他事。这一细节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忧愁。 最后,“若问此愁深浅。天阔浮云远”两句诗中,“天阔浮云远”象征着诗人的愁绪如同天边的浮云一样悠远,而“若问”表示这种愁绪可能难以启齿,或是无人可以倾诉。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愁绪之深,如同浮云一样悠远,难以排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表达了诗人的淡淡忧愁,这种忧愁源于对春天的感受,但又超越了季节的界限,成为一种更广泛、更深刻的情感表达。同时,诗中也展示了诗人面对忧愁的无奈和无力,使得这首诗更加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