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石篇 -
明,张佳胤
太滇以西三巨石,错列荆榛对孤驿。
文彩天开海岳图,面面晶光盈十尺。
吁嗟此石生点苍,云谁置之古路傍。
停车顾盼日将晏,仆夫语罢泣数行。
往年天子新明堂,厥材万国争梯航。
燕山之石白胜玉,何求此物劳要荒。
守臣当日功名亟,檄书夜飞人屏息。
程途初不计山谿,男妇征佣无汉僰。
鞭石难寻渤海神,凿山谁是金牛力。
那许终朝尺寸移,积尸道上纷如织。
中兴令主尧舜姿,一苇圣德超茅茨。
天门万里竟不知,几使黔南无孑遗。
君不见旅獒古训老臣策,枸酱虽甘这首诗是作者对太滇以西三巨石的赞美,认为这些石头的出现是上天赐予云南的瑰宝,同时也是对古代云南人民艰苦奋斗精神的赞扬。
首先,诗中描述了三块巨石错落有致地排列在荆榛丛生的地方,其文彩如同天开海岳图,每面晶光闪耀能达到十尺之长。这种描绘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然后,诗中通过想象和提问的方式,探讨了这些巨石是如何出现在这里的。作者猜想,这可能是古代某个皇帝为了修建明堂而征集天下材料的结果,但即便如此,这些石头的运输过程也极为艰难。诗人用鞭石难寻、凿山需费大力等词语来形容运输的困难,同时也用“男妇征佣无汉僰”来表达当时社会的艰苦。
接下来,诗中表达了对中兴明主的赞美,认为他的一片仁德之心足以包容万国,使得这些石头得以安全抵达。然而,即便如此,诗中也流露出对这些为运输石头而牺牲的人们深深的同情,以及他们对明主未能表彰这些人的遗憾。
最后,诗中引用了旅獒古训和老臣策中的故事,表达了对那些为了国家利益而默默奉献的人们的敬意。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甘愿牺牲自己、为国家和人民谋福利的人们的深深感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太滇以西三巨石的赞美,以及对古代云南人民艰苦奋斗精神的赞扬,展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对人民的深深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