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会宁原上作 -
明,张佳胤
黯淡山城古会州,胡天双目尽高丘。
春深柳色犹霜雪,日落边声起戍楼。
塞雁啼云皆北向,浊河归汉亦东流。
乘槎岂是穷原使,投笔虚疑定远侯。
这首诗以边塞会州(今陕西大荔县)为背景,通过对边塞山城景象的描绘和对边疆生活的叙述,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向往和对建功立业的追求。
首联“黯淡山城古会州,胡天双目尽高丘。”描绘了边塞山城的荒凉和辽阔。黯淡的山城是边疆的象征,会州则是边疆重镇,而高丘则是天际线的象征。这一联既点明了地点,也描绘了边疆的景象。颔联“春深柳色犹霜雪,日落边声起戍楼。”描绘了边疆的春色和戍楼之声。柳色霜雪,既是边疆春天的特点,也暗喻了边疆的寒冷和荒凉。戍楼之声,既是戍边士兵的警戒之声,也象征着边疆的战争和危险。颈联“塞雁啼云皆北向,浊河归汉亦东流。”则是对边疆生活的叙述。塞雁北向,黄河东流,都是边疆生活的常见景象,诗人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对边疆生活的感慨和向往。尾联“乘槎岂是穷原使,投笔虚疑定远侯。”表达了诗人对建功立业的追求。诗人认为自己不是穷原野泽的使臣,也不是投笔从戎的班超,应该有所作为,建功立业。
整首诗通过对边疆景象和生活的描绘和叙述,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向往和对建功立业的追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建功立业的追求和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