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笺 -
宋,李龙高
老郑东都一钜儒,未知柟树与梅殊。
平生博识犹如此,何况儿曹不读书。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扬博学多识的郑东儒士,对那些儿时不好好读书的人表示轻蔑。通过诗人的笔触,我们能够体会到诗人的独特审美和人格魅力。
首先,诗中以“老郑东都一钜儒”开头,描述了郑东儒士在东都洛阳的地位和影响力,这是一个高大上的形象,显示出他的博学多识和崇高地位。但是,“未知柟树与梅殊”一句却出人意料地描绘了郑东儒士不知道柟树和梅子的事情,这似乎与他博学的形象相矛盾。
接着,“平生博识犹如此,何况儿曹不读书”两句诗,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郑东儒士的赞扬和轻蔑。诗人认为,即使是博学多识的郑东儒士也有不知道柟树和梅子的时候,那么那些儿时不好好读书的人就更不用说了。这两句诗既有对郑东儒士的赞扬,又有对那些儿时不好好读书的人的轻蔑和讽刺。
在语言风格上,这首诗用词简练,寓意深远。诗人通过对比和反讽的手法,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同时,诗人也运用了通俗易懂的口语,使得诗歌更加贴近生活,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赞美博学多识的郑东儒士,表达了对读书的重视和对不好好读书的讽刺,同时展示了诗人的独特审美和人格魅力。这种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知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