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梅 - 宋,张棨

扶筇拄月过前溪,问讯江南第一枝。
驿使不来羌管歇,等间开落只春知。
何年流水恨,昨夜小桥春。
纵有相逢地,都无可寄人。
这是一首借咏物来抒发个人情感的诗。诗人借扶筇月夜寻花之机,表达了对名花流水春光易逝的惋惜,也表达了对人间知己难求的感伤。 首句“扶筇拄月过前溪”,为诗人月夜寻花的典型动作,与《寻隐者不遇》中“只在此山中”的问语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二句“问讯江南第一枝”,则点出所寻之物:花名“梅花”,花色“一枝”。这两句朴实自然,读来却似有高雅之气。 三、四两句“驿使不来羌管歇,等闲开落只春知”,由扶筇过溪寻梅而未遇,转而想到梅花开落的原因,从而进一步点出花落谁知的感叹。“驿使”本指古代递送官府文书的人,这里用来代指梅花的寄递者,即“人”。两句意思是说:独在异乡为异客,因为没有寄信的邮使来临江南驿地探梅,以致移时未放的花蕾寂寞地开落,春天和风暖雨是它的知音,可如今我非但无从告诉它消息,只能对花自叹而流下伤心泪了。这两句,既点出了“江南第一枝”的所在地,也暗示了诗人客中送春的迟暮之感。 五、六两句“何年流水恨,昨夜小桥春”,在前句的伤己之感上,又加上对流水无情、花开花落的恨恨之情。小桥流水是江南春景的典型事物,但用它和流水恨联系起来,无异于反衬诗人的多情与伤心,进一步强调了花落人独的悲苦心境。“何年”二字概括了诗人对于流水的恨之情的疑问与寻根究底,更反衬出诗人的孤独和凄凉。而在小桥春的描绘里又隐含着一种熟悉与温馨之感。这样就使单一悲的情感客上了多变的春的气息。 最后两句“纵有相逢地,都无可寄人”,写出了诗人在知音难求的失望之余,想寄梅传言,转述相思苦衷,但不知托付给谁;又因无法转寄,只好作罢的无可奈何心情。“纵有”二字,强化了无可奈何的悲哀。 全诗写情朴素自然,运笔空灵真切。读来觉其人隐而不露,意象幽深;其情则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于梅花寄情的深挚情谊以及对于知己难求的无奈和遗憾。这种情感也是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体验和感悟。 这首诗的语言平实易懂,但情感深沉真挚,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深刻体验和感悟。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清新自然、朴素真实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