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堂 - 宋,杜东

平山堂下水云重,孤笛凄凉淡月中。
不见龙蛇飞素壁,只科狐兔戍离宫。
仙翁已逐风流尽,世事俱随梦幻空。
广武无人同此意,慨然上月泪临风。
这是一首凭吊平山堂诗,此诗与一般杜诗不同,写得有寄托、有新意,别有韵味。这首诗的大意是:平山堂下,水汽云雾很重,一片迷蒙;淡淡的月光下,听孤笛悠悠,更觉凄凉;平山堂周围,已无龙飞凤舞的壁画,只有狐狸兔在离宫游荡。老仙人已随着历史的车轮逝去,往事如烟,世事皆空。如今寂寞空灵的月光下,只有我默默凭吊这凄凉的平山堂。 首联写堂外的景象,着一“重”字,足见堂之高。着一“孤”字,似以之为荒僻之因。但这里实别有妙处:“云重”、“月淡”,使人想见其中凄凉况味,而笛声自云间隐约传出,益增空寂。此联如神龙天降,突兀堂上,语出惊人。 颔联正面写到书画古迹。龙蛇飞动、壮丽奇伟的壁画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些狐兔盘踞占据。这一联用的是“无中生有”的手法,所谓“点睛之笔”,此联是也。妙在“不见”、“只科”这两个词的运用,既表达了堂上今昔的强烈对比,又给人以空灵飞动、含蓄深远的妙感。 颈联出句点明题中凭吊之意。杜牧在宣州幕后曾见过平山堂上众多的珍贵书画,而此时却说“仙翁”已随烟云去,“风流”已尽。杜牧在政治上一生失意,好作古文以抒发不平之气,他写过数百篇寄情诗文以致慨。此处便是借凭吊古迹以抒发感慨。尾联诗人纵目四望,但见临平江月,空明澄净;独立风中,情思难禁;而对着那滚滚东逝的江流,更是浩叹古今之意无限、而难以诉之。“广武无人同此意”句似说众人不能理解此意,“慨然上月泪临风”则是说己理解和感伤那古人之意而又无可奈何。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那种凄清哀怨的愁绪和深沉的感慨。 这首诗与一般凭吊古迹的诗不同在于它寄托有寄托、感慨有新意。它似写怀古诗,但并非在字面上征古事、古人、古地以发议论或抒发感慨,而是通过描绘景物把读者带入到一个特定的境界和气氛中去感受和领略某种意韵或情感。如前所述,它实际上是借凭吊古迹以抒发感慨,而所抒发的感慨又是十分深沉的。这正是此诗的艺术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