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金焦二山 - 宋,程卓

所子长江天际来,中流有山何壮哉。
深恨盘礴千万丈,寸土不受双崔嵬。
金山屹据上流险,四面佛屋相环回。
来帆去桨别舻舳,住僧过客烦追陪。
排空杰阁揖沧海,海山乱点浮织埃。
龙潭别耸石峰巧,时立野鹤慵毰毸。
堂头回首指遗像,坡公印老留青煤。
其人已去诗尚在,唱酬风月相徘徊。
再三瞻敬下山去,缥缈又入云涛堆。
焦山一望祗十里,舟师驾橹如奔雷。
行行晃荡呼吸顷,击缆牵确登山隈。
山中僧少竹木古,瘦根迸石穿莓苔。
幽姿野态随步出,胜处往往多楼台这首诗是作者见到长江上的金山寺和龙潭等处的美景时,有感而发,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壮美景色的赞叹,对历史人物和事迹的怀念。 首先,诗人在首句中描述了长江天际奔腾而来的气势,并指出中流有山何壮哉。这里,“江”与“山”构成了诗的主要意象,奠定了全诗的基调。接着,诗人用“深恨盘礴千万丈,寸土不受双崔嵬”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凸显了山的雄伟。 然后,诗人笔锋一转,描述了金山寺的雄伟景象:“金山屹据上流险,四面佛屋相环回。”接下来,诗人又描绘了金山寺四周的景象,以及来往的游客和僧人。在描绘过程中,诗人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来帆去桨别舻舳”、“排空杰阁揖沧海”、“龙潭别耸石峰巧”等,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金山寺之中,感受到了那里的壮美和神秘。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对历史人物和事迹表达了怀念之情。他赞叹古人的才华和诗歌之美,并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这种情感在“堂头回首指遗像,坡公印老留青煤”一句中得到了体现。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历史文化的留恋之情。他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金山寺,但仍然感到它缥缈地进入云涛堆中。最后,他感慨自己只能看到焦山一望祗十里,而不能一览金山的全貌。然而,这并没有减弱他对自然美景和历史文化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整首诗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历史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文化的热爱。诗中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诗意,使人仿佛身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