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逢春 - 唐,张均

离忧耿未和,春虑忽蹉跎。
择木猿知去,寻泥燕独过。
惊花翻霁日,垂柳拂烟波。
激意屡怡赏,无如乡念何。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离乡之忧和乡愁。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离忧耿未和”,表达了诗人离乡之忧的困扰,这种忧虑和不安一直伴随着他。接下来的“春虑忽蹉跎”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忧虑,春天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但诗人却担心时光荏苒,自己无法充分利用这段时间。 “择木猿知去,寻泥燕独过”这两句通过选择离开故乡的猿猴和在泥土中寻找归宿的燕子,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离乡之痛。猿猴离开故乡,寻找新的生活环境,而燕子则在泥土中寻找归宿,这两种意象都象征着离开故乡的无奈和孤独。 “惊花翻霁日,垂柳拂烟波”这两句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美景并不能消除诗人的乡愁,反而更加强化了这种情感。惊花翻霁日,描绘了花朵在春风中摇曳生姿,阳光透过花朵的景象,但这种美景却让诗人更加惊觉时光的流逝和故乡的遥远。垂柳拂烟波,则描绘了垂柳轻拂水面,水波荡漾的景象,这更进一步引发了诗人的乡愁。 “激意屡怡赏”表明诗人尽管心有乡愁,但仍然试图振作精神,享受生活中的美好。然而,“无如乡念何”这句话则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深处无法摆脱的乡愁之痛。无论他如何尝试去欣赏生活中的美好,都无法抵消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表达离乡之忧,深刻地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将乡愁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