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王公植松因赋 -
宋,舒雄
滁上分忧老外郎,昔年曾此典南漳。
双旌引过题桥路,五里迎归衣锦乡。
种是万朱松树在,至今民唤作甘棠。
这首诗是作者在滁州任职期间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滁州往昔的怀念和对百姓的关怀。
首联“滁上分忧老外郎,昔年曾此典南漳。”描绘了作者在滁州任职时的身份和职责,表达了作者在任上的辛苦和责任。作者在此作为“分忧老外郎”,意味着他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为滁州的发展和百姓的福祉而努力。
颔联“双旌引过题桥路,五里迎归衣锦乡。”则描绘了作者在滁州时的公务活动和百姓的欢迎场景。双旌引过题桥路,指的是作者在滁州时的官职和地位,通过双旌引过,表达了作者在滁州时的威严和影响力。五里迎归衣锦乡,则描绘了百姓对作者的欢迎和敬仰之情,表达了作者在任上受到百姓的尊重和爱戴。
颈联“种是万朱松树在,至今民唤作甘棠。”描绘了滁州的一处名胜古迹——甘棠树,表达了作者对甘棠树的怀念和对百姓的关怀。万朱松树,指的是甘棠树周围的众多树木,这些树木见证了滁州的发展和变迁,也见证了作者在任上的辛勤付出和百姓的感激之情。至今民唤作甘棠,表达了百姓对作者的怀念和对甘棠树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百姓的关怀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在任上的责任和使命。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滁州发展的关注和对百姓福祉的关心,这也是一个官员应有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