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闻霜钟 - 唐,郑絪

霜钟初应律,寂寂出重林。
拂水宜清听,凌空散迥音。
舂容时未歇,摇曳夜方深。
月下和虚籁,风前间远砧。
净兼寒漏彻,闲畏曙更侵。
遥相千山外,泠泠何处寻。
这首诗描绘了霜钟应律、钟声在树林中回荡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静谧环境的向往。 首联“霜钟初应律,寂寂出重林”,诗人用“霜钟”象征秋天的来临,用“初应律”描述钟声应和季节的变化。霜钟在寂静的环境中缓缓响起,穿透重重树林,为读者展现出一幅深秋的静谧画面。 颔联“拂水宜清听,凌空散迥音”进一步描绘了钟声的特质。水面上飘拂的钟声清澈动听,高空中散发的钟声悠远回荡。这里,“宜”和“散”两个动词用得十分巧妙,形象地描绘了钟声的轻盈和悠扬。 颈联“舂容时未歇,摇曳夜方深”描述了钟声在夜深人静时仍然持续不断,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诗人用“舂容”形容钟声的节奏感,用“摇曳”形容时间的流逝,营造出一种深沉而悠远的氛围。 尾联“月下和虚籁,风前间远砧。净兼寒漏彻,闲畏曙更侵”,诗人通过描绘月下虚籁、风中远砧等声音,进一步烘托出钟声的清净和深远。同时,“净兼寒漏彻,闲畏曙更侵”也表达了诗人对静谧环境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淡泊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对钟声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静谧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声音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世界,使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