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试早春残雪 - 唐,姚康

微暖春潜至,轻明雪尚残。
银铺光渐湿,珪破色仍寒。
无柳花常在,非秋露正团。
素光浮转薄,皓质驻应难。
幸得依阴处,偏宜带月看。
玉尘销欲尽,穷巷起袁安。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首先,诗中提到了微暖的春意潜至,这是对春天的最早暗示。接着,诗中又描绘了残雪尚存的景象,这不仅是对冬天的最后一点痕迹的描绘,也预示着春天的即将到来。 “银铺光渐湿,珪破色仍寒。”这两句诗描绘了银色的月光逐渐洒落,如水般柔和,同时也揭示了春天的寒冷。珪破色仍寒,珪是古代的一种玉器,这里用来比喻冰块,象征冬天的寒冷。破珪则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寒气渐退。 “无柳花常在,非秋露正团。”这两句诗表达了春天的独特性。柳花常在,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活力;而秋露正团则象征着秋天的肃杀和寒冷。两者对比鲜明,突出了春天的温暖和生机。 “素光浮转薄,皓质驻应难。”这两句诗描绘了月光下的景色,月光如素光一般柔和而淡薄,白色的质地(可能是指月光照在物体上反射出的白色)漂浮在空气中,显得美丽而神秘。 “幸得依阴处,偏宜带月看。”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欣赏。在春天的阴暗之处,可以欣赏到月光下的美景,这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玉尘销欲尽,穷巷起袁安。”最后两句诗描绘了春天的进一步发展。玉尘销欲尽,玉尘指的是雪,这里是说雪快要消融了。袁安在古代是一个被困在深巷的穷人,这里用来象征春天的温暖和生机。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充满了对春天的喜爱和欣赏。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春天世界。同时,诗人也通过对不同季节的对比,强调了春天的独特性和珍贵性。整首诗情感细腻,语言优美,是一首优美的咏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