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诗五首 - 明,袁中道

轻帆止江涯,家山在烟雾。
振衣入郭门,城池已非故。
朱门涌清波,长堤亘衢路。
手携门前柳,亏蔽成高树。
道逢小儿子,长揖向阿父。
入门眷属惊,猛犬狺狺怒。
昔时携手人,大半先朝露。
感旧有余悲,叹逝伤情愫。
¤这是一首抒发故园之思和人事变迁的诗。作者通过对故乡面貌变化的描述,表达了岁月无情、人生易老、时光不再的感慨。 首句“轻帆止江涯,家山在烟雾”,诗人将家乡的景色与江边的轻帆联系起来,表达了离乡远行后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家山在烟雾”也暗示了家乡已经发生了变化,曾经的清晰可见现在已经变得模糊不清。 “振衣入郭门,城池已非故”,诗人接着描述了家乡的变化,表达了对故乡逝去的无奈和悲痛之情。城池的破败和朱门的清波象征着故乡的衰落和贫富差距的扩大,也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生活的苦难。 “手携门前柳,亏蔽成高树”这两句诗则描绘了诗人携柳归来,重新在故乡种植柳树,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和希望的再生。 然而,“道逢小儿子,长揖向阿父”这一句却让诗人意识到故乡的变化已经无法挽回,过去的亲密关系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殆尽。最后,“猛犬狺狺怒”则暗示了故乡的贫富差距和阶级矛盾的加剧,使诗人感到深深的悲哀和无奈。 整首诗以对故乡的思念和变迁为线索,通过描绘故乡的破败、贫富差距、阶级矛盾等社会现象,表达了岁月无情、人生易老、时光不再的感慨。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故乡的描绘和回忆,展现了对过去的美好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自然,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