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晓角·暮天云阔 - 宋,张辑

暮天云阔。
懒泛琴三叠。
恰有梅花相伴,窗儿上、一枝月。
忆别。
恁时节。
吟情谁共说。
敧枕偶成清梦,画角晓、更愁绝。
这首词,通过月夜观梅这一诗情画意的场景写相思情怀,把浓厚的伤别情绪和清雅的审美情趣融为一体,烘托了一种空灵静谧的意境。 首句“暮天云阔”总写背景,以宽阔的视野,概括天宇与室内两种空间。对窗外景象,虽然无正面描写,却烘托了一种清寂冷寞的环境气氛。“懒泛琴三叠”,暗出“闲”字,行文跌宕有致。 由于心境闲散倦怠,无意再弹那早已熟悉的寄离相思之曲《梅花三弄》。泛琴本为助兴,而懒得再弹,可见兴尽意阑,不可为而不可为。 恰有那一枝寒梅映入窗来,兀自开放在清光朦胧之中,使人觉得它似乎是专为引发词人的离思别苦而显其绰约风姿。所以又叹恨“恰有梅花相伴,窗儿上、一枝月”。 “忆别”二字顿住,直贯下片。从“恰有梅花相伴”看词人与其所思所爱之人正分隔两地。如此推度,“忆别”二句似承上而非承上,正显其曲折有致。既然人已远离,忆念惟频,人地之离远较梅花又更甚几分。“恁时节”三字便含此种意味。“吟情谁共说”,由于无法倾诉,一种凄清孤寂之感弥漫心头。在冷落寂静的环境中偶成“清梦”,不但与“懒泛琴”相应,而且最能触发对远方人的思念。“清梦”中情景惟词人自知之,词中却以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在梦中相遇,该有多少话可以诉说啊!也许有人能体会自己的心情吧?——可是词人并不明说。 接下去从“敧枕”转入梦后清晓情景。“敧枕”二字颇富于形象感,“偶成清梦”四字也颇自然。从“偶成”二字看,可见这“清梦”之前似乎还经过了一番苦思冥想,可是骤然而入梦,梦中所遇又是清景(“梅花相伴”),这与词首之“暮天云阔”,下片的“画角晓”等处均相呼应。而清景反衬出词人凄苦难耐的离索之感。所以一觉醒来,“画角晓、更愁绝”。“画角”是军中号角。古时多于吹角为夜临之召,不言号角鸣响惊起梦魂难安而说“画角晓”,显然是点染一种凄厉、凄清的气氛。“更愁绝”二字则是词人从内心深处所迸发出来的感情的洪流。 这首词以景起,以情结;情景交融,境界浑成。全词含蓄委婉,清雅流畅。词中反覆咏叹,或点或染,或正或反,情致婉转而笔意含蓄地写出了词人深重的伤别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