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竹枝词四首 -
明,文震亨
同姓编氓异姓侯,上公出不辟行驺。
诸曹未识勋臣贵,每到朝陵压上头。
这首诗对某些高门大姓的权贵作了尖刻的讽刺和批评。它通过对一起陪从皇帝祭陵的同姓编氓异姓侯的不平之鸣,表达了作者对世风日下、世态炎凉的不满和激愤。
诗的开头两句就气势不凡。起句的“同姓编氓异姓侯”中的“同姓编氓”四字,用意颇深。“同姓”指同族,“编氓”是编入户籍的平民,这里用作对“异姓侯”的谦称。“同姓编氓异姓侯”,概括了诗中主人公在姓氏、爵位、社会地位上的特殊处境,语言平实,内涵丰富。从字面上看,它是在客观地叙述同族人和异姓侯的同为汉民,实际上却是在表明自己虽为汉民,却无异于编氓,身份卑贱,地位低下。这里蕴含着愤慨和自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那些高门大姓权贵的强烈不满。而“异姓侯”三字又与题目关合,暗示了主人公陪从皇帝祭陵的身份。
次句锋芒毕露。“上公”指公爵,汉制,列侯有五等,其中公爵最高,称上公。“出”指朝会时出警(即出班行礼),“不辟行驺”是说自己无须回避而随从出行。在古代帝王和诸侯的大典中,“行驺”是负责传呼警跸的侍从人员。当时陪从皇帝祭陵,位至三公的大臣都回避,而“编氓”却能执鞭随行,可见他身份之卑贱。这两句用平实的语言概括了主人公特殊的身份和地位,以对比鲜明的、跳跃性极大的句式一气推出,既显得气势不凡,又包含着丰富的内涵。
后两句以议论为主。“诸曹”指尚书的各曹参政官员,“勋臣贵”是指功勋卓著的显贵之家。当时朝廷里的人还不知道他是什么出身,就以为他陪从皇帝祭陵时可以压住阵脚。这里诗人讽刺的锋芒显然指向那些高门大姓权贵。他以其特殊的出身和地位赢得了上司的信任,并被派往重要的仪式中承担警卫工作,以至于“诸曹”亦忘了他的出身而以为可与勋臣贵子分庭抗礼了。诗人的遭遇显然引起了诗人的不平之鸣。诗人意在表明自己虽有殊异的出身,但到头来还是一个无名小卒,遭受着世态炎凉的无情冷酷的压迫和欺凌。在这里,诗人采取了曲折隐晦的方式,从侧面落笔,用曲喻和暗讽表明了自己的不满和抗议。
此诗讽刺时弊而不露筋骨,寄慨遥深而不失委婉含蓄,可见诗人的厚重练达。诗中还采用对比鲜明、跳跃性极大的句式,更显得句势跌宕,气象峥嵘。此外,全诗语言平易近人,但含义深邃,耐人寻味。因此这诗的确是高门隐者的自嘲之作。这首诗还可见孟棨“持法简要、通融权变”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