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久轩提刑江东二首 - 宋,汤汉

向来廷静伟堂堂,不负西山与紫阳。
尽道拾遗当召黯,不应甭诏久烦滂。
真儒事业谁能测,忧国忠纯不谩狂。
一上蓬莱盾云海,细毡归去论虞唐。
这首诗是作者在见到西山和紫阳之后,对于廷静伟堂的赞叹,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杜甫的敬仰之情。 首句“向来廷静伟堂堂,不负西山与紫阳。”描绘了廷静伟堂的庄重雄伟,不辜负西山和紫阳的美景。这里的“廷静伟堂”可能是指某处建筑或环境,而“西山与紫阳”则是实景的描绘,紫阳山在当地很有名气,这里用紫阳进一步衬托廷静伟堂的高大。 “尽道拾遗当召黯,不应甭诏久烦滂。”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杜甫的敬仰之情。杜甫被誉为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充满了对国家、人民的关怀和忧虑。这里的“召黯”和“久烦滂”可能指的是杜甫在朝廷中的影响力,他应该被重用为国家效力,而不是被忽视。 “真儒事业谁能测,忧国忠纯不谩狂。”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真儒事业的敬仰和期待。真儒是指真正的儒者,他们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这里的“谁能测”表达了对于真儒事业的高度评价和难以预测的神秘感,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忧虑的深沉情感。 最后两句“一上蓬莱盾云海,细毡归去论虞唐。”描绘了作者登上蓬莱山,面对云海壮观的景象,感慨万千。这里的“细毡”可能是指作者归隐之后的生活状态,他可能会回到自己的家乡,过着宁静的生活。而“论虞唐”则表达了他对于唐朝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廷静伟堂、杜甫、真儒事业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国家忧虑的深沉情感和归隐之后的生活向往。这首诗充满了情感和哲理,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