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过了梅花 - 宋,陈人杰

过了梅花,纵有春风,不如早还。
正燕泥日暖,草绵别路,莺朝烟淡,柳拂征鞍。
黎岭天高,建溪雷吼,归好不知行路难。
龟山下,渐青梅初熟,卢橘犹酸。


名场老我闲关。
分岁晚诛茅湖上山。
叹龙舒君去,尚留破砚,鱼轩人老,长把连环。
镜影霜侵,衣痕尘暗,赢得狂名传世间。
君归日,见家林旧作,为报平安。
这首词题为“归兴”,显然是作者辞官后,对回归故乡生活的感慨。 上片写回归途中的景色和心情。过梅岭,见春风还不可早,不如早些回归。正是燕泥日暖,莺朝烟淡,柳拂征鞍。黎岭天高,归心浩荡。此时,建溪两岸的景色,正如词人所说:“建溪山水绕家山,梅拆鱼头柳拂鞍。”(见《渔家傲》词)一切都那么熟悉、亲切,真是“少日长居处,今来旋种园”了。过梅岭之后,眼前又是另一番风光。“龟山下,渐青梅初熟,卢橘犹酸”,显得是那么幽雅而宁静,生活是那样恬淡而闲适。 下片抒发归隐生活的感受。“名场老我,关岁晚诛茅湖上山。”作者辞官后,在湖山之间过着隐居的生活。诛茅筑屋,自以为很清闲,其实未必如此。只有经历过“折戟沉沙铁未销”的沙场征战,才会对“诛茅”有真正的体味。“叹龙舒君去,尚留破砚,鱼轩人老,长把连环”,是说家贫,不能不靠儿女辛勤操持。只有真正的清闲者才能真正领略其中的酸甜苦辣。“镜影霜侵,衣痕尘暗”,看似简单朴实,但其中蕴含着作者多少人生的体验和感情的积累。名利场中是“赢得狂名传世间”。“狂名”即“骂名”,这是作者愤慨之辞。“君归日,见家林旧作,为报平安。”他想到再过一些时日,自己就要回到家乡去,看到家中旧日所种的青梅、卢橘已经成熟了。在作者的内心深处也许是感到有些酸楚吧!然而一切都已成为往事,“家林旧作”当使他回忆起往昔的岁月。也许他会感到些许安慰吧:一切都变得平静和安宁了。 全词粗看似平谈如话,细品味则辞浅意深,耐人寻味。过片处既写出了对归隐前尘的淡淡一往,“老”、“淡”二字更使词味隽永;下片则写出了辞官后与家人团聚的安乐闲适。但“燕巢萍水愁何限”(《浪淘沙》),安乐之中仍不免时时萌发思亲怀旧的故土之思。全词情感真挚而深厚,词语朴实无华,却言浅而味深。这更符合词人所写的是真情实感的内容和风格。 从思想上看,《归兴》与《渔家傲》前后呼应,都是表达一种无可奈何的思归之情。从写作手法上看,《渔家傲》以豪放见长,《归兴》则以朴实见巧。全词粗看似平谈如话,细品味则辞浅意深,十分符合词从口语演变而来的语言特点。作者善于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以唤起读者的联想,而且平易真切。在词的意境上平淡处不失其幽雅和静美。就词的整体而言可以说是朴素而清丽的。这些都表明在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上应当说作者是做得比较好的。 这是描写武夷山景观的名篇之一。以武夷山地区特有的景物和民俗风情来描写词人的宦游生涯及词人的思乡之情,充分反映出作者的性情和时代特色。其中的景物如“梅拆鱼头柳拂鞍”,“建溪山水绕家山”,“龟山下”等被后世改为县治、庙宇、村名等。此等地方的历史文化色彩经词人墨客的渲染后历久不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词的文化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