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和韵 - 宋,史监

群峰历尽到巅峦,极目清凉境界宽。
山入雁门真设险,地藏佛国即长安。
雨来绝涧自成响,云渡远溪时作团。
花落经台钟梵寂,袈裟香霭翠云蟠。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山川美景和宗教文化的诗,通过诗人对群峰、清凉境界、雁门山、绝涧、远溪、经台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宏大、壮美、静谧的意境。 首联“群峰历尽到巅峦,极目清凉境界宽”,诗人通过描绘群峰的壮丽景象,表达出一种豁然开朗、心胸宽广的情感。而“到巅峦”则暗示着诗人已经攀登到了山峰之巅,展现出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状态。 颔联“山入雁门真设险,地藏佛国即长安”,则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地理相结合,表达出一种深刻的哲理。雁门山是古代中原进入塞北的门户,有着险要的地势,诗人以此形容群峰之巅的景象,体现出山川之险,真有设防之感。而“地藏佛国即长安”一句,则暗示着这片清凉境界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的佛国可能指的是寺庙、寺院等宗教场所,同时也暗示着这里的佛法无边,能使人心灵得到净化,心灵得以升华。 颈联“雨来绝涧自成响,云渡远溪时作团”,通过描绘雨声、水声、云渡远溪的景象,展现出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意境。雨声自绝涧中响起,时急时缓,引人深思;云渡远溪时形成团状,展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感。 尾联“花落经台钟梵寂,袈裟香霭翠云蟠”,以经台和袈裟香霭来表现寺庙的宁静和宗教的神秘感。经台可能是指寺庙中的诵经场所,钟梵寂则描绘出寺庙的宁静和僧人们的专注。而袈裟香霭则表现了僧人们的修行和宗教信仰带给人的心灵净化和升华。翠云蟠则以形象生动的描写,表现了寺庙周围的翠绿山峦和云雾缭绕的景象。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群峰、清凉境界、雁门山、绝涧、远溪、经台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绘,以及宗教文化的深刻内涵,展现出一种宏大、壮美、静谧的意境。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超越自我、心灵净化和升华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