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无梦归天台 - 宋,钱易

暂谒明光拂斗槎,杖藜归去赤城霞。
琳宫重启仙人室,金阙新辞太帝家。
祇自运心奔白日,何须掷米作丹砂。
云章赐重崆峒远,还向悬岑炼五芽。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诗名为《赠别高尊师》 ,作者是唐朝的诗人李中。 首先,诗的前两句“暂谒明光拂斗槎,杖藜归去赤城霞。”描绘了诗人拜访高尊师的过程和归途中的景色。 “暂谒”意味着此次拜访是短暂的,而“明光”则暗示了高尊师所在的地方可能是一个有着明亮光照的地方。“拂斗槎”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乘船前往高尊师所在地的情景,而“杖藜”则描绘了诗人归途中拄着藜杖欣赏风景的画面。 接下来的两句“琳宫重启仙人室,金阙新辞太帝家。”描绘了高尊师居住的仙宫和身份。 “重启仙人室”暗示了诗人再次进入仙宫,而“新辞太帝家”则暗示了高尊师刚刚离开了天帝的家,这也表明他可能是一个具有很高地位的神仙。 “祇自运心奔白日,何须掷米作丹砂。”这两句诗表达了高尊师修行的境界和无需借助外物炼丹的自信。 “运心奔白日”可能指的是高尊师内心的修炼已经达到了日行千里的境界,而“何须掷米作丹砂”则表达了他对炼丹的淡然态度,暗示了他更注重内在的修炼。 最后两句“云章赐重崆峒远,还向悬岑炼五芽。”描绘了高尊师的生活和修行环境。“云章赐重”可能指的是高尊师得到了天帝赐予的珍贵书籍或知识。“悬岑炼五芽”则描绘了高尊师在悬岩上炼丹的同时,也在修炼茶道,这也暗示了他生活丰富多样,修炼全面。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高贵而淡然的仙人形象,通过诗人的拜访和对话,展现了他的生活环境、修行境界以及他对修行的态度。全诗充满了仙气和哲理,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