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孟郊体七首 - 宋,谢翱

手持菖蒲叶,洗根涧水湄。
云生岩下石,影落莓苔枝。
忽起逐云影,覆以身上衣。
菖蒲不相待,逐水流下溪。
这首诗的标题并未明确指出是关于某首具体的诗,但从诗句的内容来看,它似乎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端午节习俗的描绘,尤其是插菖蒲叶这一习俗。同时,诗中还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手持菖蒲叶,洗根涧水湄。”这是描绘端午节插菖蒲叶的习俗。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采摘菖蒲叶插在屋檐下、门楣上,或者瓶中,以此驱邪避祟。这一习俗被形象地描绘为“洗根涧水湄”,意味着用涧水来清洗菖蒲的根部。 “云生岩下石,影落莓苔枝。”这两句描绘了云雾在山石间升腾,阳光照射在岩壁上,形成斑驳的光影,这些光影又落在了长满苔藓的树枝上。这是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忽起逐云影,覆以身上衣。”这两句诗则表现了诗人的动态活动。他忽然起身追逐光影,光影在他身上落下,使他穿上了光影的外衣。这一动作富有动态美,同时也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菖蒲不相待,逐水流下溪。”最后两句是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菖蒲是人们插在屋檐下、门楣上或瓶中的吉祥物,但它不会等待任何人,而是随水一起流淌到溪流中。这一句隐喻人们应该珍惜时光,抓住每一个瞬间,不断前进,不断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热爱。诗中的自然景色描绘和对生活的感悟,都体现出诗人的心境和情感。这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哲理的诗,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