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梅引·陌头杨柳恨春迟 - 元,李治

陌头杨柳恨春迟。
被寒欺。
淡依依。
瘦损王孙,青琐小腰围。
墙外琼枝空照影,翠娥敛,游丝百丈飞。
燕归雁归书问寂。
月细风尖供怨笛。
玉骨成灰圣得回,梦里音容,良是觉来非。
多少江州司马泪。
断肠曲,河声这首诗《陌头杨柳恨春迟》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邃的意境,表现出深深的哀愁和无尽的怀念。首句“陌头杨柳恨春迟”便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表达了作者对春天迟迟不来的怨恨,这种情感又与对某人的思念和伤痛交织在一起。 “被寒欺,淡依依。瘦损王孙,青琐小腰围”,这几句描绘了陌头上杨柳的景象,因为寒冷而显得依依不舍,让人联想到思念的人儿。这瘦弱的杨柳让诗人想起那些为情所伤的“王孙公子”,他们空有一身才华,却因为情感上的挫折而变得憔悴。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自身的境况,他或许也在经历着类似的情感挫折。 “墙外琼枝空照影,翠娥敛,游丝百丈飞”,这里描绘了墙外的琼枝因为无人欣赏而独自映照着影子,游丝飞舞却无人相伴。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燕归雁归书问寂。月细风尖供怨笛。玉骨成灰圣得回,梦里音容,良是觉来非”,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已经到了绝望的地步。他期盼着书信能带来消息,却发现一切都只是空寂。月光下,风尖中传出的笛声更让他感到无尽的哀怨。最后,他感叹梦中的音容笑貌醒来后却发现一切都是幻影,更加深了他的痛苦和思念。 “多少江州司马泪”,用江州司马因听到琵琶声而流泪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失去的痛苦。 “断肠曲,河声”则以大河的哀愁声音来衬托诗人的断肠之情,更加强调了诗人的痛苦和无法自拔。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杨柳和燕雁的意象,通过描述月下笛声、梦中音容等细节,表现了诗人对往日恋人的深深怀念和痛苦思念之情。诗中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令人感受到深深的哀愁和无尽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