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沆瀣金茎露 - 宋,王义山

沆瀣金茎露,清洁玉壶冰。
分明昨夜,光见南极老人星。
山甫秀钟松岳,傅说上符箕尾,造物为时生。
一代词科伯,飞上到蓬瀛。


紫薇天,丹禁地,掌丝纶。
盘洲益国。
个样人物只三人。
辞却翰林风月,故就湖湘霖雨,天下共为春,试看玉堂,太半秉洪钧。
《水调歌头·沆瀣金茎露》是宋代诗人王义山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夜景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首句“沆瀣金茎露”,形象地描绘了秋天夜晚的景色。沆瀣,指露水;金茎,指金色的稻穗。这句词以露水滋润着金色的稻穗为背景,展现了秋天丰收的景象。同时,露水的晶莹剔透也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 接下来的“银汉无波夜夜秋”,将视线从地面转向天空,描绘了夜晚银河平静的景象。这里的“银汉”指的是银河,古人认为银河是天上的河流。这句词通过“无波”一词,表现了夜晚的宁静,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万里长空一色,风声月色共徘徊。”这两句词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色。万里长空,形容天空辽阔无垠;一色,指天空呈现出一片湛蓝。风声月色共徘徊,意味着风和月光在夜空中相互辉映,共同营造出一种优美、宁静的氛围。这两句词通过对天空的描绘,展现了夜晚的美丽景色,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是作者表达自己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何当,表示期待;共剪西窗烛,意味着与知己共度美好时光;却话巴山夜雨时,意味着在美好的时光里回忆过去的经历。这句词通过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水调歌头·沆瀣金茎露》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词中运用了许多优美的意象,如露水、银河、风声、月色等,使得整首词意境优美、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