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 -
明,王廷陈
生事日蹉跎,将如落景何。
马蹄持自诵,牛角扣仍歌。
把烛秋蛾集,开帘夕鸟过。
长风自寥阔,飒飒振庭柯。
《夜坐》是明代诗人王廷陈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以“独坐”二字为中心,而“夜”字承上启下,成为全诗关目。全诗描写诗人静夜独坐时的心理活动,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首句“独坐悲双鬓”,开门见山地写出诗人孤独的心境。诗人感叹岁月流逝,自己已届中年,双鬓斑白,独自坐着不禁悲伤起来。一个“悲”字,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
第二句“一灯明客梦”,由“悲”引出,故作顿挫之笔。一个人伴着孤灯,形影相吊,怎能不凄然欲绝?客居他乡,忽见孤灯,又勾起绵绵乡思。乡思最难遣,所以说是“梦”。一个“明”字,将诗人的心境再次推向深渊。
第三句“寒雨暗深更”,由内及外,将诗人的心境与外界环境融合在一起。诗人独坐客舍中,只有一盏孤灯相伴,本来已感凄凉,更何况天下着寒雨呢?而且这寒雨还下个不停,一直下到更深人静的时候。寒雨不停,也表露出诗人愁思难解的心绪。
第四句“寂寞空斋里”,诗人紧扣一个“独”字,将内心的苦闷之情和盘托出。人在孤灯、寒雨之中,自然会感到分外凄凉和孤寂。此时诗人唯一可以寄托情怀的地方也只有空无一人的书斋了。
整首诗紧紧围绕着“独”字展开。无论是“悲双鬓”、“明客梦”,还是“寒雨暗深更”、“寂寞空斋里”,都是诗人独自一人所感受到的情景。诗人正是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渲染,来突出自己内心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