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客舍送友归天台 -
元,陈秀民
雁鸣沙漠风,秋入燕陵树。
客子衣裳单,宁不畏霜露。
驱车国东门,迢迢怀往路。
尺璧横道周,谁能一回顾。
登山豺虎雄,入海鲸鲵怒。
天台隔三江,丹霞夹玄雾。
黄精或可寻,胡麻庶当遇。
明时有遗佚,归哉保贞素。
我马病已久,东西厌驰骛。
逸驾如可攀,吾将执其御。
《燕京客舍送友归天台》是元代诗人陈秀民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燕京(今北京)的客栈中,为即将离开的朋友送行的情景。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的不舍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燕京客舍”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即在燕京的客栈。这里的“客舍”暗示了诗人和朋友都是在外游历的人,他们在这里相遇,也在这里分别。接下来的“送友归天台”则明确了送别的对象和目的地,即诗人的朋友要回到天台山。天台山位于浙江省,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这里既是朋友的故乡,也是他们共同的信仰之地。
第二句“酒尽还留烛”,表现了诗人与朋友在离别前的依依惜别之情。他们在客栈中共饮美酒,直到酒尽时,仍然舍不得离去。这里的“酒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留烛”则暗示着他们希望延长相聚的时光。这句诗通过酒和烛的形象,传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
第三句“烟消犹待月”,进一步表现了诗人与朋友在离别时的不舍。他们在客栈中点燃了香烟,烟雾袅袅升起,直至消散。然而,即使烟雾已经消散,他们仍然期待着月亮的出现,仿佛只有月亮的光芒才能照亮他们心中的思念。这句诗通过烟和月的形象,传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眷恋和对离别的忧伤。
最后一句“明朝又分襟”,直接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即将分别的事实。明天早晨,他们将再次分开,各自踏上旅程。这里的“分襟”意味着他们的友谊将被距离所分隔,但他们的心却始终相连。这句诗通过明朝的到来,预示了离别的必然,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重逢的期盼。
总的来说,《燕京客舍送友归天台》这首诗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的不舍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诗中的意象生动而富有象征意义,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