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愤吟十三首 - 宋,高斯得

强买民田自噬肤,大家破尽为催租。
几多怨气冲霄汉,天欲无诛可得乎。
《孤愤吟十三首》是南宋诗人高斯得的一组诗作,共有十三首。这组诗作于宋亡后,抒发了作者对国家沦亡的悲愤之情。 高斯得(1241-1318),字不妄,又字季野,号漫士,鄞县人,徙居余姚。他少年时期刻苦好学,曾师从名儒王应麟。景定二年(1261)进士,因敢于直言而得罪权贵,被罢官。后任史馆校勘,累官至参知政事。在任期间,他多次上疏抨击朝廷弊政,并建议整顿朝纲、加强边防、严惩贪官污吏等。然而,他的建议并未被采纳。 《孤愤吟十三首》是高斯得在宋亡后所作,表达了他对国家沦亡的悲愤之情。其中第一首写道:“国势已如此,孤忠天地知。死生同父子,奸宄系安危。”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忠诚。 第二首写道:“夷甫诸人者,龟趺已故丘。但能挥玉麈,不解冠兜鍪。”这首诗批评了当时一些官员只知清谈而不务实际。 第三首写道:“二圣蒙尘日,孤臣致命秋。至今称汉贼,犹自泣瓜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汉室覆灭的悲痛之情。 第四首写道:“羯鼓喧吴越,伤心国破时。雨阑花洒泪,烟苑柳颦眉。”这首诗描绘了国家破败时的悲惨景象。 第五首写道:“直气摩星斗,无阶寄短笺。东风吹宿草,黯黯覆寒阡。”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忠臣义士英灵未得到安息的忧虑。 第六首写道:“周粟岂医饿,楚丝那蔽寒?人生祇此尔,一饭尚艰难。”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第七首写道:“岁晚仍多病,春来尚异乡。东风固相恼,南北一凄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流离失所生活的不满。 第八首写道:“逆胡万里跨燕秦,志士悲歌泪满巾。未履战场齐奏凯,一尊先醉范阳春。”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抗击外侮的决心。 第九首写道:“四海濒危日,中营血战馀。群臣蹈死地,一命仰天衢。”这首诗描绘了当时朝廷内部斗争激烈的情景。 第十首写道:“空有丹心贯碧霄,泮冰亡国不崇朝。 小臣万死无遗慨,曾见天家十八朝。”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沦亡的悲痛之情。 第十一首写道:“三宫九庙事方危,狼子心肠未可知。若使无人折狂虏,东南那个是男儿?”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抗敌将领无能的愤怒。 第十二首写道:“闻说北风凛,其然其不然。江头三日雪,归客万分艰。”这首诗描绘了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困苦的景象。 第十三首写道:“老眼今年太负渠,羲经鲁史顿成疏。 一为柱后惠文吏,厌读司空城旦书。”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年老体衰、无法为国家效力的悲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