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张道古 -
唐,郑遨
曾陈章疏忤昭皇,扑落西南事可伤。
岂使谏臣终屈辱,直疑天道恶忠良。
生前卖卜居三蜀,死后驰名遍大唐。
谁是后来修史者,言君力死正颓纲。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忠臣悲剧的诗。诗人通过讲述一个忠臣的故事,表达了对忠诚、正义和公道的赞美,同时也揭示了历史上忠臣往往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现实。
首句“曾陈章疏忤昭皇”,描绘了这位忠臣曾经因为上书直言进谏而得罪了皇帝。这里的“昭皇”指的是唐朝的皇帝,暗示这位忠臣生活在唐朝时期。他勇敢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却因此触犯了皇帝的忌讳。
第二句“扑落西南事可伤”,描述了这位忠臣被贬谪到西南边陲的悲惨遭遇。这里的“扑落”意味着被打压、被贬谪,而“西南事可伤”则暗示了西南边陲的艰苦环境。这位忠臣因为坚持正义而遭受如此不公的待遇,令人感到痛心。
第三句“岂使谏臣终屈辱,直疑天道恶忠良”,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忠臣的同情和愤慨。诗人认为,忠诚正直的谏臣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屈辱,甚至怀疑天道是否真的厌恶忠诚善良的人。
第四句“生前卖卜居三蜀,死后驰名遍大唐”,讲述了这位忠臣在世时的生活状态。他虽然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过着清贫的生活。然而,在他去世后,他的名声却传遍了整个大唐帝国,成为了后世敬仰的英雄。
最后一句“谁是后来修史者,言君力死正颓纲”,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忠臣的敬仰之情。诗人希望后来的历史学者能够真实地记录这位忠臣的事迹,让世人知道他为国家付出的努力和牺牲。这里的“正颓纲”意味着纠正颓废的政治风气,强调了这位忠臣的正义之举。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忠臣的描绘,展现了忠诚、正义和公道的伟大品质,同时也揭示了历史上忠臣往往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现实。诗人以悲壮的情感表达了对这位忠臣的敬仰和悼念,传达了对忠诚、正义和公道的崇高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