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农工部工作的自我总结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部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四个一号文件和中央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揽"三农"工作全局,明确目标,周密部署,创新思路,完善措施,加强督查,狠抓落实,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作自我总结如下:
一、新农村建设成效显着
坚持"十条工作原则"和"八项操作程序",以"五新一好"为目标,紧紧抓住村庄整治切入点,以"三绿一处理"为工作重点,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今年工作启动早,进展快,效果好,预期工作目标已全面完成。全县一一五个建设点(其中:省点七九个,市县共建点三六个),三三五四户,共投入资金五一五四万元,投工二六.八万个。各建设点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将任务落实到户,逐步抓好落实。改水三三五四户,改厕三三五四户,改水、改厕率均达到一零零%。改路一八零公里,占计划任务一零零%。改房八四零户,占计划任务一零零%。改栏一二零零间,占计划任务一零零%。改沟完成一三八千米,占计划任务一零二%。各建设点改环境任务全面完成。新建户用沼气池一三八七只。大部分建设点"三绿"任务已完成,少部分已完成打穴,待季节到挖苗栽树。电视、电话普及率达到九六%,沼气、太阳能普及率不断提高。室内活动室(图书室)、户外休闲活动场所配套完善,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制定了新社区建设规划,社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农民科技培训,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各建设点建有村务公开栏,并定期公开村务,接受群众监督。达到"面上做到位,亮点有品位"的基本要求,打造了一批亮点村庄。农村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观,农村面貌日新月异。新农村建设社会满足,群众满足。
二、农村清洁工程试点进展顺利
按照"一年试点、两年完善、三年铺开"的工作目标,采取镇村联动的.办法,大力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明确任务,突出重点,着力抓好六个乡镇和部分村庄试点。全县已建成乡村可利用垃圾回收站(点)六三个,乡镇环卫所(站)、垃圾中转站各一九个,配置垃圾运输车二零辆,洒水车二辆,大板车四六八部,垃圾池(箱)一九八三只,建成中小型垃圾填埋场一九一个(其中集镇中型填埋场一六个),新建小型焚烧炉五九只。集镇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六个。全县成立集镇保洁队伍一八支,聘请保洁员六二四人(含自然村)。各集镇普遍成立了城管队,有条件的建立了园林队。各集镇和试点村庄全面建立清洁工程各项工作制度和机制,集镇做到了"五有",即有机构、有队伍、有设施、有制度、有经费;试点村庄做到"六有", 即:户有垃圾桶、回收袋,村庄有垃圾箱或垃圾池,村外有焚烧炉或填埋场,有保洁员、保洁工具、卫生监督员,有制度,有经费保障。确定了三种处理模式,一种是偏远分散村点采取"两级焚烧"填埋模式;一种是相对集中又离集镇较远的自然村采取小型焚烧炉焚烧模式;一种是集镇周边自然村集中到集镇焚烧或填埋模式。建立了"门前三包"责任制、垃圾无害化处理各项制度和长效保洁运行机制。开展文明卫生集镇、卫生村、生态村和文明卫生户创评活动。
三、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
一、农业项目建设形势喜人
突出农业项目建设,大力招商引资,立足引大项目,早引进、早开工、早投产,搞好安商服务,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引进农业项目一零个,其中亿元项目二个,五零零零万元以上项目四个,一零零零万元项目四个,签约资金六.二六亿元,实际进资三.一亿元。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提高
一是农业龙头企业实力增强。坚持实行一对一的包厂挂点帮扶,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支持企业积极开拓市场,扩大生产。如:武宁奇烽纺织实业有限公司,今年投资四零零余万元,扩建厂房一幢,职工宿舍一幢,共三二零零平方米,新购进细纱机六台,粗纱机一台,梳棉机二台,络筒机一台;武宁茶场投资三零零余万元,开发的"超声低温提取技术",该项新技术由武宁茶场与国家专利局、珠海新科应用研究所共同合作研制完成,它的应用将大幅度提升茶叶品质,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已发展到一八家,实现销售收入九八五五一万元。今年已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二家,即:江西艺邦木业有限公司和江西国仁堂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有效的联结机制,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收入水平和企业效益。二是品牌创建步伐加快。坚持把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创造条件,积极申报。续展有机农产品一个;成功申报江西省名牌农产品一个;成功申报无公害基地四个,无公害农产品五个。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壮大。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七三家,其中,今年新增一四家,发展社员二一六零人,带动农户一五八零零户,建立产业基地一三六三零零亩,有力促进农民增收。四是高标准打造农产品基地。紧紧围绕全县油茶、吊瓜主导产业发展,大力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重点抓好油茶产业发展,成立了县油茶产业发展中心,筹措资金五零零万元,用于扶持油茶产业发展,新造改造油茶一.九万亩、"三竹"二.五万亩、果园一万亩、茶叶零.二八万亩,新增吊瓜一.二万亩,全县吊瓜面积达到二.四万亩。因地制宜,建设有特色,规模在三零零亩以上的产业基地六二个,其中新增高效标准化特色农产品基地一一个,如澧溪镇坎上油茶基地、鲁溪镇双新油茶基地等。五是培植了一批"一村一品"行政村。以行政村为单位,结合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全县共培育"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行政村三七个。如清江乡的大田村、石渡乡的洞口村等发展成为吊瓜产业村。
四、其他各项工作全面推进
一是完成了招商引资工作任务。通过全体干职工的共同努力,XX年引进浙江安吉老板黄大明在鲁溪镇创办的油茶种植和茶油深加工项目,即武宁绿明油茶开发有限公司,签约资金三零零零万元,实际进资二零零万元。另外还有四个意向性项目正在进一步洽谈中。二是落实了村建帮扶工作。今年我们在帮助挂点村争资金、跑项目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已争取村级公路到位资金五九万元、农饮工程项目资金九.三万元、下堰渠道项目资金一八万元。同时,硬化了一个五零零m二的活动场地,并安装了篮球架;在稳定粮食生产、推广优质稻的前提下,重点发展水果和吊瓜这两大特色产业,培育种养大户八户,扶助三位返乡农民工创业。三是开展了机关效能活动。为进一步提高机关效能,创建最优发展环境,根据武效字 (XX)一号《关于印发<武宁县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及时召开动员大会,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对机关工作人员履职行为的监督,切实解决机关效能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机关工作"提质、提速、提效",打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四是及时办好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今年我们共受理政协提案六件,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办理人员认真负责,政协委员提案及时办理完毕,六件提案征求意见一零零%,办复率一零零%,满足率一零零%,得到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五是抓好了有关调查研究。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专题研究,明确题目,确定专人,围绕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进行调查研究,并就调查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今后的建议等方面撰写了调研文章,为县委、政府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六是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我部对省、市主管部门及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高度重视,每项任务都明确专人负责,确保在规定时间内,按质按量完成。七是做好其他各项工作。认真完成和做好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党风廉政建设、维稳、综治、计生、信访、宣传、统战、老干、工青妇等各项工作。
推荐阅读: 农工 县委 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