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作文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精选的程颢名言大全,如果觉得不错就请收藏一下,下面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
二、教育别人,修养他的善心就会使他的恶念自然消失;治理百姓,引导他们互敬谦让就会使纷争自然停止。
三、心虽绝于善道,其畏威而寡罪,则与人同也。惟其有与人同,所以知其非性之罪也。
四、阳已复生,物极必返,其理须如此。有生便有死,有始便有终。
五、富贵不*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六、一个人如果学习不进步,只是不够勇敢而已。
七、专欲利己,其害大矣。贪之甚,则昏蔽而忘理义;求之极,则争夺而致怨。
八、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
九、道的外面没有万物,万物的外面也没有道,所以天地间无处不充满了道。
一零、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一一、凡物有本末,不可分本末为两段事。
一二、故善学者求言必自近,易于近者,非知言者也。
一三、天下之事,患常生于忽微,而志戒于渐习。
一四、根本须是先培壅,然后可立趋向也。趋向既正,所造浅深则由勉与不勉也。
一五、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
一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一七、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欲人将已放之心,约之使反复入身来,自能寻向上去,下学而上达也。
一八、论学便要明理,论治便须识体。
一九、义理之学,亦须深沉方有造,非浅易轻浮之可得也。
二零、圣人感天下之心,如寒暑雨旸,无不通无不应者,亦贞而已矣。
二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二二、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
二三、若不有诸己,自不与己相干。
二四、惟圣人之道无所进退,以其所造者极也。
二五、凡有动皆为感,感则必有应,所应复为感,所感复有应,所以不已也。
二六、读书则此心常在,不读书则终看义理不见。
二七、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二八、仁义忠信不离乎心,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出处语默必于是。
二九、以为穷乡晚进有志于学,而无明师良友以先后之者,诚得此而玩心焉,亦足以得其门而入矣。
三零、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三一、学者为气所胜,习所夺,只可责志。
三二、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事而无情。
三三、弘而不毅则无规矩,毅而不弘则隘陋。
三四、学者须是务实,不要近名方是。有意近名,则为伪也。
三五、率性则谓之道,修道则谓之教。
三六、屈伸往来之义,只于鼻息之间见之。屈伸往来只是理,不必将既屈之气,复为方伸之气。
三七、学习本来是修习德业,有了德业之后才会立言。
三八、圣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
三九、学者先务,固在心志。
四零、性者,万物之一源,非有我之得私也。
四一、想要担当大任,必须是忠诚老实的人。
四二、以善及人,而信从者众,故可乐也。
四三、君子主敬以直其内,守义以方其外。
四四、内重则可以胜外之轻,得深则可以见诱之小。
四五、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二之则不是。
四六、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气轻则以未知为已知、未学为已学。
四七、世人之心,止于见闻之狭。
四八、古者,自天子达于庶人,必须师友以成其德业。
四九、言能修省言辞,便是要立诚。
五零、物之初生,气日至而滋息;物生既盈,气日反而游散。
五一、弘而不毅,则难立;毅而不弘,则无以居之。
五二、来书所谓欲使后人见其不忘乎善,此乃世人之私心也。
五三、克制自己可以止住生气的毛病,明白事理可以制住害怕的毛病。
五四、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以蓄成其德。
五五、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
五六、天地之间只有一个感和一个应罢了,除此以外还有什么?
五七、一个人如果不学习就会很快衰老。
五八、须是知所以为孝之道,所以侍奉当如何,温凊当如何,然后能尽孝道也。
五九、人苟以善自治,则无不可移者,虽昏愚之至,皆可渐磨面进。
六零、戏谑不惟害事,志亦为气所流。不戏谑,亦是持气之一端。
六一、仁之道,要之只消道一公字。公只是仁之理,不可将公便唤做仁。公而以人体之,故为仁。只为公则物我兼照,故仁,所以能恕,所以能爱,恕则仁之施,爱则仁之用也。
六二、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
六三、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六四、万物之生意最可观,此元者善之长也,斯所谓仁也。
六五、爱自是情,仁自是性,岂可专以爱为仁?
六六、感之道无所不通,有所私系则害于感通,所谓悔也。
六七、德不胜气,性命于气;德胜其气,性命于德。
六八、因为富贵而傲慢自大,固然不好;因为有学问而傲慢自大,害处也是不小。
六九、内积忠信,所以进德也;择言笃志,所以居业也。
七零、心定者其言重以舒,不定者其言轻以疾。
七一、如手足不仁,气已不贯,皆不属己。
七二、凡人才学便须知着力处,既学便须知得力处。
七三、性出于天,才出于气。气清则才清,气浊则才浊。才则有善有不善,性则无不善。
七四、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则无序而不和。
七五、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
七六、朋友讲习,更莫如相观而善工夫多。
七七、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七八、明善为本,固执之乃立,扩充之则大,易视之则小,在人能弘之而已。
七九、天下之理,原其所自,未有不善。喜怒哀乐未发,何尝不善?
八零、以量而容之,择合而受之,非圣人有感必通之道也。
八一、人之所以不能安其止者,动于欲也。
八二、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
八三、天下之理,终而复始,所以恒而不穷。恒非一定之谓也,一定则不能恒矣。
八四、诚之之道,在乎信道笃,信道笃则行之果,行之果则守之固。
八五、读史须见圣贤所存治乱之机,贤人君子出处进退,便是格物。
八六、气之不可变者,独死生修夭而已。
八七、然学之道,必先明诸心,知所往,然后力行以求至,所谓自明而诚也。
八八、一阳复于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
八九、忠恕所以公平。造德则自忠恕,其致则公平。
九零、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恻隐之心,人之生道也。
九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中也者,言寂然不动者也,故曰天下之大本。
九二、中者,天下之大本,天地之间,亭亭当当、直上直下之正理。
九三、天地常久之道,天下常久之理,非知道者,孰能识之?
九四、大变则大益,小变则小益。
九五、冲漠无朕,万象森然已具,未应不是先,已应不是后。
九六、非明则动无所之,非动则明无所用。
九七、懈怠心志一辈子,就是自暴自弃的表现。
九八、学者识得仁体,实有诸己,只要义理栽培。如求经义,皆栽培之意。
九九、人谓要力行,亦只是浅近语。人既能知,见一切事皆所当为,不必待着意,才着意,便是有个私心。
一零零、语其性,则皆善也;语其才,则有下愚之不移。所谓下愚,有二焉:自暴也,自弃也。
日记了收集整理的“精选的程颢名言大全”如果对您有帮助就请转发给您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