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不听老师的话怎么办?宝贝不听老师的话是怎么回事?小编以前读书的时候也不喜欢老师,感觉老师好可怕,可能因为自己是个学渣吧,下面看看这位宝贝不听老师的话该怎么办?
有一个小学四年级的男孩,智商很高,上的是名校中的提高班。他的妈妈来找我的时候,50 分钟的时间有 40 分钟在谈宝贝的成绩和学习,剩下 10 分钟,讲述了宝贝遇到的问题:不想去上学,原因是新换的班主任要求严格。
这个宝贝因为智商高,上学早,在班里年龄偏小,以前的班主任允许他上课时有小动作,只要他不影响别人,不影响学习就行。
新的班主任是三年级下学期来的,要求所有的宝贝必须遵守课堂纪律。宝贝屡次被课堂点名和叫到办公室单独教育,要求他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
因此,宝贝不愿去上学了。妈妈说道:“我给他讲道理,中国的教育就是要求严,不像美国那样注重宝贝的个性和创造力,这就是我们的实际情况。将来你到了社会上还是会碰到你不喜欢的人,不喜欢的环境,所以你要学会适应,逃避不是办法。妈妈也去找老师谈过了,可是老师有老师的想法,我们不能改变老师。
你不要反感老师,你的任务是学习,你要排除干扰、认真学习,这是你应该做的事。另外,每次我都会满足他的一些要求,例如,吃比萨饼、买游戏机之类的。只要他去上学了,我会给他一些鼓励。”
这位妈妈在权威的角色上,好像只要学习好,就没有别的什么要求了。
而实际上,对于一个四年级的宝贝来说,遵守纪律是应该拥有的素质和必需的行为。个体存在社会中,在某些时刻和某些情境中,必须服从。
就大的方面而言,要遵守法律、交通法规,就小的方面而言,要遵守公司、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他人和自己的界限,等等。
这位妈妈没有强调这一点,强调的是适应,是被动的服从。一个口服心不服的人,行为上会很矛盾,心里会感觉不公平,态度会被动、抱怨。在这种状态下,他怎么可能快乐地、自发地去学习呢?
在伙伴的角色上,我们没有看到妈妈对宝贝的真实想法和需求的关注。宝贝说不想上学,这位妈妈没有仔细探究原因,而是想当然地以为是老师不好(当然,老师的改变很有可能是原因之一。宝贝能说出来、说得清的可能也只有这个原因。但当家长的应该比宝贝要更客观一些,尽量找到真正的、宝贝说不清的原因)。
得出这个结论后,也没有陪伴宝贝去正确表达这种情绪,反而是让宝贝压抑这种想法,去忍耐。
她给宝贝的情感支持听起来就是在吃和玩上的放纵:只要你按我的要求做了,就可以要什么给什么。
至于向导的角色,我们已经看出来了,宝贝肯定也觉察到了,宝贝的未来不妙,需要不断地适应——适应他人和环境,委屈而又被动,毫无快乐和意义。
妈妈指的方向是“除非去美国”,美国听起来像天堂。
妈妈立了什么榜样呢?只要成绩好、一切为了学习;怨怪他人而又不得不忍受;我的要求别人要听,别人的要求则要用种种方式压抑,如讲道理、物质鼓励等。
至于未来,只要学习好,逃离此处,就有希望。
对于这个宝贝,可以这样平衡角色行为:宝贝的年龄已经到了要学会自律、学会自我控制行为的时候了,所以家长应该配合老师,要求他遵守课堂纪律。
以前的老师体谅他年龄小,但现在不同了,应该做这个年龄必须做的事,承担起责任和义务,同时给他解释为什么要守纪律,不是“适应”,不是“委曲求全”,而是“应该”,是培养自己的良好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对宝贝不去上学的原因要积极寻找,可以去找老师询问,但不是去找老师评理或要求老师特殊照顾。
对宝贝吃和玩的要求,是在健康和快乐的前提下去满足,而不是作为物质鼓励出现。
这样处理,宝贝才能学会如何面对问题和想办法解决问题,学会反思、自省和自律,学会与他人磋商,而不是忍让或一意孤行这两个极端;学会把学习成绩、物质奖励和未来这三者分清,而不是互为条件与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