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多大的时候需要送去幼儿园?昨天早上,收到朋友的微信语音,她在那头哭诉,跟她老公吵架了,争吵的点是要不要送宝贝上幼儿园?!
朋友家小朋友两周半了,她老公觉得可以给宝贝送幼儿园(托班)了,宝贝慢慢长大了,在家里也没人教他点什么,还不如去幼儿园和同龄小朋友接触接触,在幼儿园还能接受到新知识,在家里就是荒废。
朋友舍不得,觉得宝宝还小,可以再等等。“公立幼儿园不也三岁才能上吗?着什么急!娃这么小去,多可怜啊!”两个人谁也说服不了谁,话赶话越说越来气,结果大吵了一架。(女人大体比男人焦虑和纠结,男人总觉得女人大惊小怪,关于这个问题昨天的推送里我有聊到过,其实还可以写好几篇,以后陆陆续续和大家聊哈)
朋友问我的观点,我知道她其实是来找支持的。我说我从情感上,百分百支持你,如果家里人手空余,那让娃在家里再多呆一段时间肯定OK的,不去幼儿园不代表学不到知识(这个后面我具体说)。
你跟你老公讲,霍思燕还特地让她儿子嗯哼晚一年入学,因为她还能再陪伴嗯哼一些时间,也有更多机会可以带他多出去走走,看看世界。
但如果说娃各方面发展得不错,语言表达、与人交流、自理能力都很好,家里人手也不是那么宽裕,附近又有比较靠谱的幼儿园,提前去幼儿园也没有那么不能接受,不用太焦虑、甚至有点恐慌。
和朋友聊完,我觉得这是很多爸妈都在纠结的问题,所以我今天具体写下来和大家说说,咱们到底什么时候送宝贝上幼儿园是最好的。
上与不幼儿园,我们具体焦虑的是什么?
有了宝贝,我们总容易焦虑,因为总怕给不了宝贝最好的,更怕错过。但静下心想想,考虑要不要送宝贝上上幼儿园时,我们心里想的到底什么?
是因为带娃太累想早点解脱?还是怕宝贝在起跑线上落后了?和OK幼儿园园长交流,她说幼儿园可以带给宝贝的是这些:
满足宝贝的社交需求
当宝贝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对小伙伴有很强的需求,大多数的宝贝会在三四岁有社交的需求。OK现在这个阶段就是这样,如果和小伙伴们“疯玩”中,平时还蛮黏我的他,完全就忽视了我。”幼儿园里如果有固定小伙伴,对宝贝们来说是特别好的事,能满足他们在社交方面的需要,也意味着他们对外的探索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让宝贝学会独立
离开家庭,第一次面对一个集体环境,宝贝要独立吃饭,尊重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向老师和小伙伴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要,还要穿衣服背小书包,把玩具自己收拾好,学会等待等等,这都是一种成长。
让宝贝学会遵守规则
集体生活一定是有规矩的,在家可以不听话,在幼儿园必须要遵守幼儿园的规则,不管是OK所在的蒙氏幼儿园,还是传统幼儿园,这一点都是一样的。
有一定的系统性,促进宝贝的认知发展
幼儿园有家庭无法提供的一些专业设施,可以促进宝贝各方面的发展。特别是一些教育理念先进,设施完备先进的幼儿园。宝贝在这样的环境里会收获多多。另外,幼儿园都有一定的课程安排,比如阅读、感统律动、游戏等。这对宝贝的认知发展有一定好处。
3岁不是入园的分水岭
最近几年一直盛行不要在3岁前送宝贝上幼儿园(托班),这个对宝贝伤害是巨大的。到底是不是空穴来风?有没有依据?
儿童心理专家徐桂凤在一次讲座中提到,其实这种说法主要来源于一些教授对3岁之前送到幼儿园的宝贝后期的行为、社交的研究。美国的斯蒂夫教授的一个研究发现,3岁前送托儿所的宝贝更容易出现攻击性性格或者反社会行为,或者是有更多的人际关系和亲子依恋的问题。
也有研究说,越早入托或者在托儿所呆的越长的宝贝,宝贝体内的应激激素(皮质醇)的水平越高,这些宝贝会出现更多打人之类的攻击性行为。因为宝贝在幼儿园得到的关注一定没有在家得到的关注高,宝贝的压力水平就会升高。
是的,确实有一定道理,比如我的一个远房亲戚家小孩,两岁三个多月就被送去了私立幼儿园。亲戚说,现在想来特别后悔。当时宝贝太小了,又胆小,完全参与不到幼儿园的活动里,总是自己一个人发呆,或坐在椅子上哭。好几次看到小朋友在户外活动,大家围一圈,只有他家小朋友背朝大家,呆呆的。每天各种哭着不肯去幼儿园,过了两个月后,亲戚给宝贝办理了退园,她才又重新看到了宝贝久违的笑脸。
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也要看宝贝个体的情况、家庭主要养育人(我们或者老人或者保姆)的情况以及幼儿园、幼儿园老师的水准。就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最新的、非常大型的对外研究指出,宝贝早期如果进入了高质量的托幼机构,是可以使他们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阅读能力、数学能力更好发展,而且这种优势可以在同等条件下维持到青少年时期。
所以年龄一定不是我们考虑要不要给宝贝送去幼儿园的指标,倘若不到三岁,却落落大方,各方面都完全可以适应新环境,并且乐于接受,那去到托班,有比家里更系统的各方面训练,益处是非常大的。
而倘若大于三岁,尤其是男宝贝,各方面生理和心智没有很成熟,稍微晚入学一些也完全没有问题。而如果是像霍思燕那样精力时间都有,也知道怎么高质量陪娃,完全不用非要到了年龄就必须送去幼儿园。
宝宝释放出哪些信号,你可以考虑送宝贝入园了
如果我们的宝贝已经做好上幼儿园的准备了,他会发出自己的信号。自己的宝宝自己最清楚,建议爸爸妈妈综合衡量宝贝各方面的情况:
最基本的,你得看看宝贝以下这些能力发展得如何了?
1、自理能力怎样?能不能自己吃饭,自己洗手穿衣,或者配合老师穿衣了。
2、语言表达能力怎样?是否完全可以跟老师表达自己的需求,想尿尿了、饿了、难受了。
3、自控能力怎样?能不能遵守一定的规则,排队、保持安静?就比如有一天我在家里大笑,OK不经意地说出一句,妈妈,我们教室里不可以哈哈大笑,大声说话,但是去外面玩就可以,他把老师的规则记得牢牢的。
4、社交能力怎样?能不能和小伙伴主动玩耍,沟通。
宝贝的性格是怎样的?
宝贝的性格差得特别多,有些人外向点,喜欢看到新的人和环境,到了新环境情绪的调节很迅速,很快能适应,然后对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兴高采烈。这些宝贝早一些上幼儿园完全OK。而有些宝贝相对而言,内向些,或者说比较慢热,对环境变化特别敏感,那爸妈不用着急,可以等一等,一步一步慢慢来。
宝贝的安全感如何?
也要考虑一下宝贝出生后和我们亲子依恋如何。如果宝贝和我们的亲子依恋质量越好,宝贝是安全感很足的,他也很清楚,爸爸妈妈送他去幼儿园不是不爱他,他也不会没有安全感,会更敢独立自信地和外界接触。但有的宝贝因为一些原因亲子依恋受损,是可以考虑比正常时间更晚一些的。OK班里就有个小朋友来幼儿园之前,上过一年的托班,但即便如此,现在幼儿园也上了一学期了,还是天天哭,就是源于家里小时候曾经带给过小家伙不可逆转的一些伤害,所以需要大人花更大的力气去补回来。
幼儿园的师生比例是怎样的?
之前的文章里我也提到过,宝贝的年龄越小,所需要的一对一的照顾可能要更多。所以爸妈所考虑的幼儿园的老师和宝贝的比例,会决定对宝贝的照顾质量如何。如果入园之前都要充分了解,如果宝贝比较多的,娃自己成长得越成熟,送进去越容易适应。也不会因为没有太被关注而失落。
如果不送,宝贝在家的情况如何?
如果不送,我们或者代替我们照顾宝贝的老人是不是能高质量的陪伴。如果说我们自己照顾娃的,可以心情很愉悦,情绪很稳定,带娃的生活丰富多彩,也知道如何陪娃,有明确而清晰的养育思路,那一定是OK的。但如果我们自己也不知道怎么陪玩,和娃交流,或者说帮我们带娃的老人其实已经年纪很大了,体力脑力都下降了,只是顾及宝贝吃喝就很不错了,那可能把宝贝放在家里就不是好的选择了。
最后想说的是,对于宝贝来说,爸妈才是他们的起跑线。不是早上就一定学到和吸收得多,也不是非得遵循3岁的原则,到了必须上,多早多晚,完全取决于你对宝贝的了解,和对自己家庭情况的综合考量,如果宝贝还没有和你释放出刚才说的那些明确信号前,不妨可以考虑多带他们开阔开阔眼界,咱们能陪伴的,或者说他们需要我们也就是这么短短几年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