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发脾气的父母对宝贝的伤害有多大?爱发脾气的父母能教育好宝贝吗?要知道爱发脾气的父母,难以养出幸福感满格的宝贝。
一年前,我和大多数宝爸妈一样,与宝贝事事斗争,每天进行着“殊死搏斗”。
如今,我女儿养成了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会把玩具分享给其他小朋友,做游戏时懂得排队轮流玩,可以自己安静地读绘本而不需要陪伴,主动要求刷牙、洗脸、睡觉,有时还纠正家长犯不经意间的小错误……
有人说,宝贝的成长是一瞬间的事。我倒认为,宝贝的成长不单单是表面的进步,其实宝贝在带着家长一起成长。
在教育宝贝、陪伴宝贝的同时,我的观念也在悄悄发生改变,一些不良行为和心态也逐步被感染,朝着更光明的方向靠拢,这就是双向教育吧。
我曾经是个控制欲极强、脾气暴躁的人,做了妈妈后我发现,很多事情不像家长想得那么简单,越是打压,宝贝抗争得越厉害。
拉锯战貌似是家长胜利了,但是宝贝没有真正屈服,家长只赢得了片刻征服者的虚荣,而家长真正失去的根本无法弥补。
认识到这点之后,我慢慢改变了态度,我果断放弃了专制、蛮横的教育方式,戒吼的同时改用一些小策略,最后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女儿从小就容易闹嗓子,医生一再嘱咐不要让宝贝吃甜食,可她自从尝过一次饮料后对各种饮料跃跃欲试。
有一次逛超市,宝贝看到了饮料非要买,一开始我允许她发泄情绪,但她的哭声简直震耳欲聋,后来我打算强硬地拉走她,但她根本不给我“制服”的机会,以前的方法在这个时候一无是处。
我赶紧在脑子里搜索了曾经看过对待此问题的好方法,然后轻轻抱着宝贝,对她说道:“饮料虽然好喝,但没有营养,彤彤不是想长高个子吗?喝牛奶的小朋友才会长得又高又漂亮呢!”
同时,我还向宝贝讲起了自己小时候喝不起牛奶的事情,表示非常羡慕现在的宝贝有喝不完的营养奶。
这个时候,宝贝停止了哭声,但目光还不肯从饮料上移开,我赶紧又说道:“妈妈可以给彤彤买个酸奶,营养不如牛奶,但酸奶有很多种味道,每一种都不错呢!彤彤选一个喜欢的味道吧。”
就这样问题很容易就解决了,这时我意识到自己的强硬遇上女儿的执拗,硬碰硬只会强化矛盾,从那次之后我开始慢慢改变。
当宝贝出现不合时宜的行为时,我不再指责她:你知道这样做的结果会是什么吗?
毕竟那些事情还没有发生,说出来反而会让宝贝产生逆反心理,想试试那样做了结果是不是就像家长说的那样。
当宝贝重复做一件事而耽误了时间时,我不再急吼吼地催促宝贝速度点儿,而是直接指示她做下一件事,用她感兴趣的事情来分散宝贝在这件事上的注意力。
当与宝贝发生矛盾时,我不再用强硬的口吻逼迫宝贝屈服,而是出感情牌,寻求同情和帮助。
我会用温柔的口吻向宝贝示弱,激起她在情感上的波澜,从而情不自禁地让步,比如,告诉她妈妈好难过呀,宝宝那么爱妈妈,能不能为妈妈这样做呢?
当宝贝不愿做一件事时,我不再直接指挥她应该去做什么,而是换另一种有趣的方式引导她。
比如用她喜爱的动画人物来代替,巧虎最喜欢吃青菜了,宝宝跟他一样多吃一点吧,佩奇喜欢收拾玩具,你会和佩奇一样,对吧?
记得冰心曾写过:“母亲是春光,容小小的花儿沉酣;母亲是荷叶,为红莲遮挡心中的雨点;母亲是鸟巢,为鸟儿提供躲避风雨的怀抱;母亲更是港湾,是千千万万载着爱与悲哀的纸船最终要回到的地方。”
爸爸妈妈对宝贝的爱毋庸置疑,宝贝就像一面镜子。爸爸妈妈积极乐观,宝贝也会豁达开朗;爸爸妈妈消极阴暗,宝贝往往也自私自利,不懂感同身受;爸爸妈妈遇事急吼吼,宝贝也很难控制自己的坏脾气。
很幸运,我及时认清了这个道理,今后我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在陪伴宝贝成长的同时,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平和及宽容。
想要宝贝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去做那样的人,跟宝贝共同进步才是最好的亲子关系。
愿每个爸爸妈妈都能和宝贝一起成长,成为宝贝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