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宝贝要东西,就是教他“分享”?开什么玩笑!

还记得咱们小时候吗?经常喜欢拿着好吃的坐在自家院子门口吃。有人走过,看见宝贝可爱,就会过来逗一句:“吃什么呢?给我吃一口呗!”要是给了,就夸一句“真大方,好乖”;要是紧抓着不给,就半开玩笑地说道:“小宝贝护食可不行,太小气了!”

这个习惯被许多家长沿用至今。一两岁的宝贝,拿着好吃的津津有味的在吃,冷不丁被要求:“给妈妈(还可能是爸爸、奶奶等其他亲属朋友)吃一口。” I4B中文字网

宝贝本来认认真真、兴致勃勃地吃东西,往往被突如其来的请求吓了一跳,抬头看看“要东西”的人期待的眼神,怯怯地做出一个“给”的动作,当即就会被夸“真乖,真大方”,但其实很少有人会真的吃宝贝的东西。 I4B中文字网

但也有很多时候,宝贝出乎意料地摇摇头,表示不给,或者“哇”一声出来。这个时候,家长一定会加以诱导:“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吃完了再给宝宝买新的,要是不愿意分享,那以后再也不给买了。”反复多次,非要宝贝心不甘情不愿地“分享”不可。 I4B中文字网

这样的经历,大概每个宝贝小时候都经历过。可是,问宝贝讨要他的手中之物,就可以从小教会他“分享”的美德吗? I4B中文字网

根本行不通好嘛! I4B中文字网

I4B中文字网

“分享”的本质是什么? I4B中文字网

心理学家认为,分享与合作、助人等行为一样,同属于利他主义的亲社会行为。利他行为,通俗地讲,就是宝贝能够从他人角度考虑,并付诸行动,使他人获利的行为。分享,应该是自愿自发地,希望与别人一起享有某些利益,并且从中得到快乐的行为。 I4B中文字网

宝贝在两岁之前,思维意识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把自己的需要当做出发点,这时的“自私”是无可厚非的天性。所以,这时的宝贝根本不可能将把东西“让出去”和感受“分享”的乐趣联系到一起。 I4B中文字网

宝贝会不会把手里的东西给你,并不意味着你是否“有面子”或者宝贝懂不懂“分享”,而是取决于在宝贝眼里这样东西的重要程度。 I4B中文字网

那么另一种“喜闻乐见”的情况是,宝贝把东西拿给你了。这就表明他比别的宝贝更早懂得“分享”吗?当然也不是! I4B中文字网

宝贝在一岁之前就能够有辨别大人的情绪,并以此为参照决定自己行为的能力。此时宝宝“聪明”地察觉出成年人的“期望”,而且会记住,即使自己把东西“让”出去,也会“还”回自己手中。 I4B中文字网

于是,宝贝可能错误地把这个步骤,当做一个特定的“游戏”过程。如果某一次,没有按照这一“程序”进行,东西真的被拿走了,那么宝贝依然会大哭大闹。 I4B中文字网

到了两岁以后,宝贝的“自主权”意识开始出现萌芽,此时若硬生生把东西从他手中要去,他会感到自己的“主权被侵犯”,产生强烈的挫败感。 I4B中文字网

当宝贝被你“教育”得只要有人要求“分享”,就“放弃主权”,这样从长远讲,不利于宝贝健康性格的形成。他要么变得性格怯弱、唯唯诺诺、不懂拒绝;要么也会用强求的办法对待同伴,容易产生侵犯行为。 I4B中文字网

用“问宝贝要东西”的方式,教会宝贝“分享”,根本是不可能的,只会为宝贝成长埋下隐患。 I4B中文字网

教育学家一度认为,如果家长在宝贝还处于襁褓之中的时候,就开始鼓励他分享、合作或者助人,是操之过急。可后来的研究表明,这些专家错了。 I4B中文字网

研究者发现,很多宝贝在12个月到18个月,就能够把玩具拿给同伴玩,并且是在玩具数量不充足的情况下;24个月的宝贝,已经能够对伤心的小伙伴,表现出同情的情感,并且想办法,比如分享自己的东西,让他觉得好一点。所以,从几个月开始,就有意识培养宝贝的“利他”意识,是正确的选择。 I4B中文字网

那么,教导宝贝学会“分享”的正确方式究竟是什么呢? I4B中文字网

① 利用婴儿特有的“秩序意识”,把分享变成生活的常态内容。 I4B中文字网

从婴儿时期,宝贝就对事情进行的“先”“后”,物品摆放的位置等等有明确的“秩序意识”,对破坏“秩序”的行为非常敏感。那就好好“利用”这一点吧! I4B中文字网

全家一起分水果零食的时候,不要把最好的先拿给宝贝,而是让他来主持“分”的工作,每个人分一个,先给奶奶爷爷,再给爸爸妈妈、姑姑伯伯,最后给自己。这样能帮助宝贝形成“分享”的意识,把这样做看成是理所应当的,避免在吃东西时霸道地独占。 I4B中文字网

② 在宝贝与同伴发生争执的时候,多使用“情感解释”的方式。 I4B中文字网

那些更具有同情心的幼儿,他们的母亲极少使用斥责或者惩罚等强制手段教育宝贝,更多的时候会使用“情感解释”的教养策略。 I4B中文字网

比如,宝贝和伙伴发生争执时,如果我们这样说道:“你看,你把他弄哭了,你推了他,他摔的很疼。”这样使宝贝明白自己的行为与同伴悲伤之间的关系,培养宝贝的同理心。能“思己及人”的宝贝,何患不懂分享? I4B中文字网

③ 树立榜样,强化行为示范。 I4B中文字网

学习起源于模仿。如果宝贝可以模仿的对象,是身边足以信赖的人,能够为其经常演示示范行为,并提供充分的供助人的理由,那么宝贝的利他行为,会从为得到奖励和表扬而为之,发展成自发自愿而为之。 I4B中文字网

所以,父母经常有助人友爱的行为,无疑是宝贝最好的榜样。父母的以身作则,是早期教育最好的示范。 I4B中文字网

④ 当宝贝做出“分享”“合作”“助人”等利他性质的行为时,适时给予肯定鼓励。 I4B中文字网

鼓励一定不能是物质奖励,否则等宝贝长大,钱有可能会成为宝贝的衡量标准,那么用什么最有效果呢?微笑、拥抱、口头赞扬,让宝贝感受到来自父母认可的爱,这些都是有力的正面强化。 I4B中文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