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碍和宝贝良好沟通的四种思维陷阱
今天和大家一起共读的教育专著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著述的《非暴力沟通》,内容主题是:阻碍和宝贝良好沟通的四种思维陷阱。
在我们和宝贝相处的过程中,经常有四种思维方式导致我们陷入了沟通的误区,在这些思维方式的影响下,往往会造成我们和宝贝之间彼此疏远和互相伤害。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些驱使我们发生沟通障碍的四种思维陷阱。
一、道德评判。
道德评判是用我们自己的道德标准来评判别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是邪恶的。如果宝贝的性格、行为方式和我们不同,我们就会认为宝贝是不对的,就想要去改变宝贝。比如有的父母是急性子,看见一个慢性子的宝贝就特别受不了,经常会想我怎么才能改变他呢?再比如有的家长看见宝贝非常关心细节,就认为宝贝是“强迫症”,而如果家长自己更在乎细节,就会觉得宝贝“粗心大意”。
但如果我们抱着这样的想法去和宝贝进行沟通很可能会招来敌意,使我们的愿望更难得到满足。即使宝贝暂时做出让步,通常也不是心甘情愿的,如果他们出于恐惧或者内疚来迎合我们,或迟或早我们将会发现他们不再对我们那么友好了。
二、经常比较。
比较是评判的一种形式,也是我们家长最常犯的错误之一。我们经常会拿自己的宝贝和别的宝贝进行比较,如果不如别人家的宝贝,我们就会焦虑、生气,转而对宝贝产生各种不满意;宝贝如果比别人好,就会洋洋得意,自我满足。
但其实每个宝贝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宝贝也都有各自的长处和不足,如果父母总是拿自己的宝贝和别人比较,会使宝贝产生挫败感,觉得自己永远不如别人好,就会对自己逐渐失去信心;如果家长频繁地拿宝贝做比较,还容易让宝贝失去安全感,觉得家长心目中自己是不够好的,父母是不接受自己的。
三、回避责任。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责,可我们却会频繁的使用“不得不”和“你让我”这种短语来推卸自己的责任,把责任归咎于他人。比如,我们经常会跟宝贝说道:“我不得不揍你一顿,因为你实在是太不听话了”,或者是“你让我太伤心了”等。这其实是在推卸我们自己的责任,把问题归咎于宝贝。
四、强人所难。
我们对宝贝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胁: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在我们的社会中,这也是强者常用的手段。很多人相信,作为家长我们的职责就是要管教宝贝,甚至是改变宝贝,让他们循规蹈矩,可几乎所有的家长也都会发现,我们根本无法强迫宝贝们按照我们期待的那样来生活。我们可以通过惩罚来教训他们,但如果我们真的那样做了,宝贝们也迟早都会想出办法来对付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