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自己的宝贝不吃亏,爸妈该怎么教?想要宝贝未来不吃亏怎么教?如何教宝贝如何正确“争”与“让”?其实有时候,适当吃点小亏,对宝贝的成长反而更有利。
中国有句老话叫“吃亏是福”,被如今的一些中国父母一一颠覆——他们呐喊:
时下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
所谓谦让、宽容、忍耐已不适用于下一代,
我们的宝贝对外不用谦让,不能吃亏,
因为那样只会令自身利益受损。
身为一个母亲,我同时也疑惑着,到底应该教给宝贝什么,是学会吃亏还是习惯争抢?
上个周末,朋友一家三口来我家做客。吃过午饭,我给宝贝们准备了一盘葡萄吃。
朋友家的儿子特别喜欢吃,一个接一个,女儿却表现得很谦让,不紧不慢地吃着,丝毫没有去争抢的意思。
眼看葡萄快都被朋友家宝贝吃完,我提醒女儿说道:“想吃就赶紧去拿,不然就没有啦!”
于是,女儿将盘子里最后一颗葡萄拿起,正巧这一动作,被朋友家儿子看到了,
他飞快地跑到桌子旁,嘴里嘟囔着:“葡萄呢?我要吃,我要吃。”
还没等我开口说话,女儿就将葡萄放在了盘子里,小男孩顺势拿起就塞进了嘴里。
看到女儿如此举动,我有点惊讶:怎么会把已经到手的葡萄又让给别人呢?
朋友在旁边却一个劲儿地夸赞我女儿,“你宝贝真棒,才两岁就会分享。”但我还是想知道女儿的真实想法。
晚上哄女儿睡觉的时候,我问她:“宝贝,你喜欢吃葡萄吗?”
“喜欢啊。”女儿望着我。
“那你怎么想着要把葡萄让给哥哥呢?”
“让他吃。”女儿笑着说。
“但你让给他之后,你就没有了,怎么办?”我紧接着问。
“没事。”女儿坦然地回答道。
女儿一句轻轻的“没事”,像一缕清风扫清了我内心的疑虑。很感动,很温暖。
既然我了解了宝贝的初心,她愿意将好东西分享给小伙伴,并且并无后悔之意,我又何必觉得她那样做会吃亏呢?
也许葡萄对她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自己内心的表达。
那天下班回家,路过一家幼儿园。正巧赶上宝贝们放学,大家都接二连三地跑到对面的滑梯那玩儿。
一个小男孩正试着从滑梯下面走上去,刚走到半截的时候,另外一个小女孩突然从滑梯上面滑了下来。
还没等家长反应过来,两个宝贝就撞在一起,小女孩的身体压在了小男孩的身上。
被压着的男孩站起来后就大哭,他的妈妈气势汹汹地朝着女孩就骂:“怎么这么不小心呢,看到别人在往上面爬,你还要滑下来,不长眼睛啊?”
大声的训斥吓得原本就委屈的小女孩哇哇大哭。
这时候,原本不作声的男士说话了:“小朋友之间的矛盾应该由他们自己解决,你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训斥我的女儿!”
然后把女儿揽在怀里安慰着:“别怕,有爸爸在!阿姨训斥你是不讲理的。以后我们也要注意,滑滑梯的时候看看下面有没有其他小朋友。”
这位爸爸耐心的安慰,让小女孩的哭声慢慢小了下来,也维护了小女孩在众人面前的自尊。
我欣赏这位爸爸的做法,他并没有以牙还牙的攻击对方,而是果断地先维护了女儿。
不少家长的理念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被人打了,就一定要打回来。
而事实上,那样做可能捞不到什么好处,如果遇到蛮不讲理的“垃圾人”,你能保证这一时之快不会把宝贝置于危险之中吗?
“吃亏”到底是不是福气?看来答案并不是绝对的。何为“大亏”、“小亏”,每个人的评价标准有所不同。
我也逐渐明白,只要不危及宝贝的人身安全、不涉及人格尊严,这种源于外界的行为或语言致使宝贝遭受的挫折,都可以称为“小亏”。
适当吃点“小亏”,有助于培养宝贝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品格,对于宝贝的健康成长是有利的。
但凡事还应该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过”和“不及”都不行。如果涉及到人格尊严和人身安全时,父母就应及时介入,避免宝贝“吃亏”。
当吃亏变成莫大的伤害时,我们一定要给脆弱的宝贝一个坚强有力的支持,帮他们走出阴影。
当然,在生活中常见的大多都是宝贝们之间“你吃亏、他占便宜”的小事,如何让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吃亏”这件事,还需要家长适度恰当的引导。
1.要接纳宝贝的行为和情绪
并不是每个宝贝吃亏后,都会反击。在这个时候,家长不要硬生生将宝贝推上前,试图培养他的勇敢,而是拥抱宝贝,这也是修复宝贝安全感的最好方式。
当宝贝哭的时候,我们要允许宝贝宣泄情绪,而不是去斥责他,或者是不停地当着宝贝的面去计较当时的吃亏事件,增加了宝贝的恐惧情绪。
要知道,家长过度的焦虑和防御,带给宝贝的不利影响,要比宝贝偶尔吃亏本身更严重。
2.将吃亏的事情讲出来,帮宝贝一起分析
宝贝的思维都比较单纯,也会很快忘记一件事情。
如果吃亏了,家长可以将整个事件的过程讲出来,和宝贝一起分析对错,再将一些好的方法教给他,这样下次在面对类似事情的时候,小朋友自己就会有办法。
正所谓,授之鱼,不如授之渔。
3.启发宝贝思考:该不该让?
当和宝贝一起在游乐场玩耍时,如果遇到相互争抢的场景,可以和宝贝一起讨论,是否该谦让,为什么该?为什么不该?与宝贝就事论事,帮助宝贝建立是非标准。
如果当时的情境是可以谦让的,我们可以帮助他们体验人际之间互惠互利的必要性,也可以通过讲道理来引导他们的谦让行为,当他们做出谦让行为时,可以赞许,可以鼓励,但不要强迫或引诱。
当宝贝面对明显不合理的被抢玩具的时候,要教会宝贝说“不”,懂得拒绝。
曾在游乐场看到一个小女孩抢小男孩手里的玩具,小男孩看起来比较内向,把目光投向了妈妈。
他妈妈走过来对小女孩说道:“妞妞,东西是浩浩先拿的,先来后到,如果你先拿到东西,浩浩抢你的,你也会不高兴的,对不对?”
小女孩点点头,把手里的玩具松开了。小男孩也变得如释重负,开心地玩起来。
当家长不在宝贝身边时,在遇到不合理的争抢问题,要教会宝贝自己去独立争取。原则有三个:
你与对方力量相当(如果对方不论在年龄还是身体上,远远超于自己,走开为妙,保护自己)
明确告诉对方,不行或者不可以;
适当推开或者还手。
所谓的分享并不是一味地退让,所以,我们在教宝贝分享的同时,也需要教宝贝保护自己的合理权益。
4.引导宝贝在环境中遵守规则
宝贝们之间是平等的,应引导他们在环境中寻找规则。
在公共卫生间小便时,引导宝贝能排好队等待,不要蜂拥而上;如果有迫切需求的要有礼貌地和别人说……
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宝贝很难做到,需要我们家长在平日的言行中引导他们,以培养宝贝的耐心和谦让心。
5.教育宝贝遇事可以沟通协商
宝贝之间发生争执不可避免,关键是如何妥当的处理,可以试着教宝贝学会和对方商量。
当小伙伴们为了某个玩具争抢时,可让宝贝采取轮流玩的形式或石头剪刀布的形式玩;在玩沙过程中,为了工具争执时,可引导宝贝共同完成作品等等。
无论怎么样,生活中永远都充满着“这亏”或者“那亏”,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
只有在不断的修正过程中,宝贝的内心才能得到历练,变得坚强豁达、宽容大度。
教宝贝学会分享的同时,也要保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