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宝贝总无视“父母的警告”?

为什么宝贝总无视“父母的警告”?父母说的话,宝贝为什么不愿意听进去,是父母太啰嗦了吗?原因就是父母多说了3个字! v0g中文字网

有这样一幅场景,爸爸妈妈们一定不陌生:“XXX,下一次你再这么做,看我不好好收拾你!” v0g中文字网

面对气急败坏的父母,下一次,宝贝真的改了吗?未必!下一次,没有收拾好的玩具依然没有收拾,下一次磨蹭着不愿上饭桌的他们还是一日既往地磨蹭…… v0g中文字网

是父母放的话还不够狠?还是宝贝沉迷自己的世界压根没有听到父母的警告?今天的文章,诺妈将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大家聊一聊关于“下一次”与“宝贝不听话”这个话题。家长们分辨清楚“有效与无效的下一次”,才能与宝贝达成最好的约定。 v0g中文字网

无效的“下一次” v0g中文字网

儿子三岁左右,在奶奶家玩。顷刻间,他可以把自己的玩具铺满整个客厅。奶奶时常追在儿子屁股后面收拾玩具,一面不断地数落:“诺诺,玩具玩好要收起来,下一次再不收,我不给你买玩具了,也不让你睡觉啦,知道吗?” v0g中文字网

“嗯,知道了!”儿子回应着奶奶,没停下手里的玩具。只片刻,“哗啦”一声,又一箱玩具倒出在刚刚被奶奶收拾好的客厅地面。 v0g中文字网

这一幕,估计在很多家庭都上演过。作为家长,当我们在教育宝贝的时候,时常为这件事制定了惩罚规则,却很少把惩罚落实到位。 v0g中文字网

就如整理玩具这件事儿上,儿子知道,无论奶奶说多少“下一次”,下一次他想买的玩具,奶奶不会少他一件,更不会因为他不收拾好玩具,不让他睡觉! v0g中文字网

就这样,当我们寄希望于“下一次”宝贝能改变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成为规则的破坏者,没有落实到位的下一次,在宝贝心里轻如鸿毛。因此,下一次,他一定会继续犯错。 v0g中文字网

v0g中文字网

相比与奶奶的做法,我是这么做的:我一般会提前告知宝贝,十分钟后,我要开始整理家务,他务必把自己的玩具收拾到位。在一开始,儿子对我这样的话并不以为然,嘴里答应着,身子压根没动,他并不着急收拾他的玩具。在倒计时提醒之后,他基本也是象征性地捡起这个玩具再玩一玩。 v0g中文字网

怎么办?家长帮宝贝收拾吗? v0g中文字网

不!如果家长帮着收拾,便开启了“无效下一次”的循环模式。妈妈们要做的是,闭起嘴,动起手,刚刚怎么说的,现在就怎么做! v0g中文字网

我开始收拾家务,所到之处,凡有玩具挡道的,统统清扫到角落,等待处理。见我动真格,儿子又着急又有些愤怒:“妈妈,你为什么扔我的玩具?”重申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小家伙即便是一百个不满意,也只能迅速投入到“抢救玩具”的行动中了。 v0g中文字网

如是有过一两次的历练之后,“下一次”再跟儿子提醒,他便会非常配合地做好自己的分内事。 v0g中文字网

奶奶有时候来家里,看到这一幕,忍不住妒忌:“诺诺,为什么你在家就乖乖收拾玩具,奶奶家却扔得到处都是?” v0g中文字网

为什么,显而易见。 v0g中文字网

有效的“下一次” v0g中文字网

宝贝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试错”、“纠错”的过程。无效的“下一次”,家长要少说,但是也不能没有“下一次”。有时候“下一次”宝贝的希望,成为宝贝“有则改之”的奔头。 v0g中文字网

举个简单的例子,记得有一个下雨天,接儿子放学。宝贝习惯放学后在幼儿园的操场上疯跑几圈,玩上一会儿。因为今天下雨,地上很湿,接宝贝出教室的时候,我就跟他有了约定:“今天下雨,操场不玩了。”儿子点头答应。 v0g中文字网

但是,一下楼,一路过操场,儿子就像脱缰的野马,怎么叫都没有回应,他直接冲进雨雾里面,一如既往在操场疯跑。 v0g中文字网

当我干瞪着眼等他跑回身边时,我对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下雨,我们约定了不在操场玩,你因为不遵守承诺,所以明天取消玩的资格。” v0g中文字网

宝贝点头答应,但因为明天遥远,这个惩罚并没有映在他脑中。 v0g中文字网

第二天,天气不错,几个小朋友同时放学,彼此相约着去小区某地玩。儿子正要兴冲冲同往,我对他提醒让他顿时着急起来,那就是今天要履行昨天约定的“不玩”的惩罚。 v0g中文字网

“妈妈,你今天就让我去玩吧,下一次我一定听话!”随着宝贝慢慢长大,他开始学着讨价还价,以期躲过这一次的惩罚。但此时,作为父母,不能轻易妥协,而是要告诉他:“你必须为自己昨天的行为负责。下一次,你若能控制好自己行为,还能跟同学一起玩!” v0g中文字网

见我态度坚定,儿子遗憾地与小伙伴分手告别,然后问我:“妈妈,下一次让我跟同学一起玩,好吗?” v0g中文字网

这样的“下一次”自然是生效的。 v0g中文字网

宝贝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犹如一场拉锯战,你退一步,我便进一步。很多时候,宝贝无视父母的警告,主要原因在于父母自身,父母既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同时又成为规则的破坏者。父母既然不会履行,宝贝当然乐得做自己了! v0g中文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