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宝宝建立良好品格?每个父母教育宝贝有自己的一套方式,相信许多人是在为人父母之后,才发现育儿之路并不简单,对宝贝为何讲不听、越禁止越要做、总是哭闹要糖吃等行为感到不解,其实只要父母用心观察小宝贝的情绪与表情,多能理解他们背后的“小心机”。
关于如何教养宝贝,相信每对父母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教养宝贝最重要的目的是建立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全人格,而这件事必须从小做起。
情绪语言宝宝看得懂宝宝其实比大人想象中还要聪明,在不同阶段,宝贝会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以及在环境的刺激下,逐渐展现出不同的行为表现。很多事情对他们来说都是第一次,他们并不懂得当下的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
研究显示3个月大的婴儿,能通过视觉对特定的脸孔产生喜好;6个月大时,开始能够辨识简单、明确的情绪表情;18~24个月大可以理解他人脸部表情所反应出的情绪状态,而且能够从不同的经验中,了解情绪背后所要传达的意义。
当宝宝开始能理解情绪其实是跟一个人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有关联时,就算宝宝对语言仍一知半解,但还是能从情绪中理解他人。
语言理解与沟通过程
虽然不满1岁大的宝宝可能无法懂得成人话语中的语意,但他们能从说话者的脸部表情、声调、肢体语言去感受情绪的传达。苏文清治疗师表示,宝宝对于语言的理解是从8~9个月大开始,此阶段的宝宝已经能理解单一字词,例如懂得自己的名字,了解“可以”与“不可以”等简单的名词与问句。
此阶段,可以清楚得知宝贝想问可不可以玩积木,许多爸爸妈妈很喜欢用讲道理的方式试图让他了解,但这么长的句子,宝贝并不一定听得懂,若加入沟通小技巧,有助宝贝加深印象,并对行为与结果产生对的连结。
例如先告诉他现在不可以,之后再反问不可以玩什么,最后再明确告诉宝贝现在要做什么。以简洁的句子与简单的用词,能让宝贝更理解现在不可以玩积木这件事。
提醒,爸妈若期望能够通过互动得到宝贝某些特定响应时,要先了解此阶段他们是否具备足够的表达与认知能力。通常语言能力会先发展出接收性能力,再渐渐学会表达性能力。
他提醒,1岁半至2岁大的宝贝,自主能力会越来越高,什么事都想要自己做,如果沟通过程只是讲大道理,他们根本听不进去,也听不懂,这时除了运用沟通小技巧加深宝贝理解的深度外,不妨通过简单的行为连结建立认知,事后再进行沟通,效果会更理想。
听不懂?还是明知故犯?许多父母想问如何判断宝贝是真不懂,还是讲不听。苏文清治疗师表示,观察宝贝脸部表情是了解宝贝理解能力的指标之一。他说,通常不满2岁大的宝贝跟照顾者的关系相当紧密,能通过观察宝贝与主要照顾者互动时所散发出的表情变化来判断。
当你很明确地告诉他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的时候,宝贝看着你,便表示在听的成分多一些。如果他不懂你当下在说什么,你会发现宝贝会继续手上的动作,对你完全没有任何响应,这时,不懂或是没在听的成分就多了一些。假如他是听得懂,只是不想听从,宝贝的脸部表情会变得小心翼翼,甚至眼神不时飘向你身上,等待你的响应与下一步的动作。
管教的意义育儿过程中,父母不只是养育宝贝,还要管教宝贝,“管”的意义为约束和限制,约束宝贝不适当的行为,以照顾者和宝贝之间可以接受的规范来限制宝贝应有的行为,“教”则是教导宝贝对的事,对的行为。
最好的管教方法就是在合理的限制之下,让宝贝保有自由度,所以最好的管教就是照顾者要保有高度反应和高度要求。
高度反应是指当宝贝表现好的时候要给他鼓励,让他觉得被支持、被肯定及被在乎;高度要求则是指当宝贝做不对的事情时,要以严谨明确的态度告诫,哪些行为是被禁止的。
讲不听 试试暂停法当宝贝讲不听的时候,暂停是他觉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何谓暂停法?苏文清治疗师说明,暂停指的是停止宝贝所有的行为及限制。因为1~2岁大的婴幼儿,对于语言理解得并不多,所以当你停止宝贝手上所有动作的时候,这时的氛围会强迫宝贝与你产生互动,此时家长输入给他的讯息,就会变得更有效率,自然也就加深宝贝的印象。
至于暂停的时间需要多久,他建议5~10秒即可,因为此阶段的宝贝,对任何事都觉得很新鲜并充满好奇,如果暂停时间拉太长,他们可能会忘记整件事情的因果关系而使管教徒劳无功。暂停数秒后,再以问答的方式,引导宝贝回想刚刚发生了什么事,最后再通过行为与结果的连结,建立对的观念。
讲不听 大哭大闹哭是宝贝的表达方式之一,很多照顾者看着宝贝哭得面红耳赤难免觉得揪心,但是宝贝从18~24个月大,已经开始学会情绪与行为结果之间的连结,也就是说,当他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就会懂得只要哭就能够获得他所预期的结果,当这之间的连结一旦被建立起来,往后就很难被纠正。他建议,如果宝贝讲不听,还以哭闹的方式来响应时,大人可以试着等他哭完或是情绪缓和后再沟通,让宝贝知道哭并不能解决问题。
如果是在公共场合,宝贝哭闹的坚持度很高且超乎预期的时候,可以先把宝贝带离现场,等待宝贝情绪平复后,再试着询问宝贝刚刚怎么了。同时通过观察理解宝贝情绪背后的原因。事实上,处理宝贝情绪行为的表现,并不是要处罚他,而是要教导他可以怎么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要制造环境与机会,让他们能学习对的行为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