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奖励宝贝就不愿上课?什么样的奖励适合宝贝?

“把玩具全收好了,我就给你吃巧克力!”“你在学校表现好的话,就送你一驾新的小飞机。”“考试第一名,我就给你100元。”以上的话,你有没有跟你的宝贝说过呢?很多爸妈都习惯用物质或金钱奖励宝贝。家长觉得省心又管用,但真的适合宝贝么? vDX中文字网

我认识一位龙龙妈,最近因“奖励宝贝”而困扰。 vDX中文字网

她说,儿子龙龙的成绩犹如“过山车”,老师找她问询原因。 vDX中文字网

她突然想起儿子有天上学前问她:“妈妈,我要是考了100分,你怎么奖励我?” vDX中文字网

她觉得儿子现在的成绩还不错,就随口回答:“没有奖励。” vDX中文字网

儿子气鼓鼓地说道:“那我就随便考考了。” vDX中文字网

原本以为儿子开玩笑,没想“说到做到”。 vDX中文字网

从一年级开始龙龙妈就用奖励的方式来激励他,考进前30名,请吃大餐,考进前10名,奖励溜冰鞋,考进前3名,奖励电话手表。 vDX中文字网

为将电话手表收入囊中,有段时间龙龙的学习干劲十足,打了鸡血一般。 vDX中文字网

看到分数满满的成绩单,龙龙妈暗自庆幸奖励方法的成效。 vDX中文字网

但很快就出了问题。龙龙俨然已把奖励作为是否好好考试的“方向灯”,有奖励有就好好考,没奖励就应付了事。 vDX中文字网

很多人不解,宝贝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著名心理学家德西的实验或许是最好的解释。 vDX中文字网

有一天,他召集了一群人来解答了自己的智力题,最初的实验是所有人都没有奖励。 vDX中文字网

后来,他把这群人分成两组:一组是解答问题有奖励,另一组依然没有奖励。 vDX中文字网

一段时间后,他告诉两组人,自由活动时间到了,可以选择休息,也可以选择继续答题。 vDX中文字网

结果是,有奖励的那组人,在能获得奖励的期间,确实非常努力,但很少能在休息的时候还继续答题,他们答题的兴趣明显减弱。 vDX中文字网

vDX中文字网

而没有奖励的那组人,休息的时候答题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对答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vDX中文字网

这就是著名的“德西效应”: vDX中文字网

奖励改变了宝贝做事的动机,从最初的体验乐趣,演变成了为了获得奖励在付出努力。 vDX中文字网

学习本是宝贝自己的事,因为家长的奖励,让宝贝变得功利,对“没利可图”的学习再也没了兴趣。 vDX中文字网

遗憾的是,用奖励来激励宝贝,已成为父母“让宝贝好好学习”的共识。 vDX中文字网

“考到班级前十名,爸爸允许你玩手机。” vDX中文字网

“数学竞赛能拿冠军,妈妈奖励你100块……” vDX中文字网

山东的一位妈妈说过自己的经历: vDX中文字网

一天,儿子回到家里,问她:“妈妈,我考了100分,你怎么奖励我?” vDX中文字网

妈妈一惊,从没有说过考好就给儿子奖励的她,很疑惑儿子为什么会这样问。 vDX中文字网

儿子说自己的同学们考好了都有奖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 vDX中文字网

这位妈妈的做法很值得称赞,她告诉儿子: vDX中文字网

考得好妈妈很开心,但是我从没有想过给你什么奖励,因为学习好本身就是最高的奖励。 vDX中文字网

是啊,学习好,父母高兴,老师赏识,能够进入好学校,遇见优秀的人,选择不一样的人生,拥有和别人不一样的眼界和思维…… vDX中文字网

这些何尝不是最好的奖励? vDX中文字网

蒙台梭利说,奖赏在精神上是奴役别人所用的工具,它们只会诱使儿童勉强去做非自然的努力,这些行为只会妨碍宝贝们的自然发展。 vDX中文字网

没有一种教育方法完美无缺,没有一种教育方法一劳永逸,但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宝贝的成长,精神上的富饶,比奖励带来的物质丰裕更胜一筹。 vDX中文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