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不太理解,为什么宝贝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哭得撕心裂肺,但是有的父母面对这样的场景会失控,对于哭泣的宝贝,父母应该要做些什么?
宝贝哭的时候可使劲了,一旦哄不好,我们就开始失去耐心,大声呵斥。
其实,任何一种情绪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宝贝哭得毫无预兆,很多时候只是因为你不了解宝贝的内心。
网上有个关于周星驰的故事,周星驰在父母离异之后,便与姐姐跟妹妹跟着母亲生活,日子过得不太富裕。
在家吃饭时,妈妈总把肉夹给他,自己不吃。有一次,他故意把妈妈省吃俭用买给他的整个鸡腿扔到地上,妈妈很生气,忍不住打了他。
很多年过去了,周星驰才在采访中说出了心里话:鸡腿是故意丢到地上弄脏,因为他知道母亲会捡起来吃。
当父母反转自己的视角,看看宝贝的世界,会发现宝贝的”坏“行为背后的需求,也会发现宝贝所有的情绪都是人之常情。
很多父母不允许宝贝哭
在我们身边,很多父母爱宝贝爱得很严格。
曾经在游泳池看到这样一幕:一位爸爸带着儿子学游泳,宝贝看到水,害怕得大哭,迟迟不肯下水。
爸爸看不下去,强行把宝贝拖到水里,一边拽着宝贝,一边生气地说道:“你看人家宝贝比你小都不怕,你怕什么!”
一个下午,宝贝都在爸爸的训斥中度过,直到走的时候也没学会游泳。
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十分常见,作为大人,我们不喜欢宝贝哭,不允许宝贝害怕,更见不得宝贝胆小怯懦,所以很多经常对宝贝说道:
有什么好怕的?
不要哭了!
有什么大不了的!
类似这样的话,给宝贝的信号都是“不接纳”。
当我们呵斥宝贝后,短时间看起来宝贝没了这些情绪,其实,宝贝只是在心里压抑这些情绪。
过度压抑负面情绪的宝贝,时间久了,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宝贝每一种情绪都是合理的
在宝贝单纯的世界里,很多家长看来都不算什么的小事都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反应。
比如有的宝贝天黑了就会害怕,不敢一个人睡,父母一般无法理解,甚至觉得宝贝胆小、没出息。
其实,恐惧是最常见的情绪之一,就像我们一个人走夜路会觉得害怕一样。
如果宝贝每次怕黑,父母都去指责宝贝胆小,对减少宝贝的恐惧没有一点用,反而让宝贝觉得“害怕”这种情绪爸爸妈妈不喜欢,内心甚至会感到愧疚、羞耻。
“宝贝是很好的感受者,但却是很差的诠释者。”
因为年龄小,他们往往无法通过精准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感受,很多时候都只能靠哭来表示,大人的敷衍责怪,都是在拒绝和否定宝贝的情绪。
睿智的父母,都懂得无条件的接纳宝贝的情绪。
所有哭泣的宝贝,都渴望父母的接纳
总有父母担心,无条件的接纳,宝贝岂不是就没有规矩、无法无天了?
其实,父母理解并接纳宝贝的感受,允许宝贝表达情绪,并不代表要无条件满足宝贝的所有要求。
当宝贝生气了打人的时候,“生气”的情绪是应该被父母理解,但是“打人”的行为,我们一定要去阻止。
抱走宝贝,拍拍他,亲亲他,告诉宝贝:“宝宝很生气是不是?”等宝贝情绪稳定下来,再告诉他打人是不对的。
无条件接纳宝贝的情绪,有条件接受宝贝的行为。
每个宝贝内心都渴望父母的理解,都渴望得到父母的支持和接纳。
当宝贝哭了,最需要的不是父母的阻止、评判和指责,或是用道理来否定宝贝的感受,而是告诉宝贝,“我知道你难过,哭没关系,妈妈会一直陪着你的。”
宝贝感觉到无论自己怎样表现,父母都是爱他的,都是愿意信任和支持他的,这种爱,能让宝贝拥有取之不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