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把宝贝养“废”,家长应该怎么办?小编记得法国作家蒙田曾说道:把完善的教育遗留给子女,才是最好的财富。而父母是宝贝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会对宝贝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甚至陪伴宝贝一生。那有些家长把宝贝养废了是怎么回事,拒绝把宝贝养废,家长应该怎么办?
俗话说3岁看小,7岁看老,宝贝的性格在进入小学之前就开始形成,而陪伴宝贝最多的父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这5件事家长千万不要做,否则会影响宝贝的一生。
祈求央告
父母在平时的相处中,不是以平等的姿态去教育宝贝,而是祈求宝贝多吃点饭,祈求宝贝少玩点游戏,父母一再放低姿态,希望宝贝可以做出改变,殊不知父母越是低声下气,宝贝越是不依不饶,不把父母当一回事。
久而久之,连老师和朋友的劝告都听不进去,一意孤行,自视甚高,难以和他人相处。
特殊待遇
父母老是以宝贝年级小不懂事为借口,给宝贝开放各种权限,比如“吃独食”,把喜欢的菜放到自己面前独占,垃圾和衣服可以乱扔……
在家里,全家人都围着小宝贝转,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小宝贝成为了全家人的中心。这种宝贝长大了不会关心别人的感受,没有同情心和爱心,自私自利,自认为高人一等。
轻易满足
宝贝的各种要求总是轻易满足,立马兑现,父母再省吃俭用,宝贝都不会体贴父母,因为在他们眼中就是应该的,父母就应该在第一时间满足他的要求。
这种任意索取的习惯一旦养成,宝贝不会珍惜眼前的一切,挥霍金钱,奢侈浪费,丝毫不体谅父母挣钱的辛苦。
过分保护
为了保证宝贝绝对安全,很多父母拒绝让宝贝出门,也不许轻易跑出去跟其他的朋友玩耍。宝贝出门必须有家人陪同,成为了宝贝的“小跟班”。
一言一行都在家人的注视之下,这样的宝贝缺乏独立,生活难以自理,在家里可以充大王,一出门就胆小如鼠,不知道如何应对身边的一切,缺乏自信,性格扭曲。
当面袒护
宝贝在外面犯错,父母首先做的不是道歉,而是说“宝贝还小,不能怪宝贝”,父母责骂宝贝稍微严格,爷爷奶奶就跳出来说“这么小的宝贝懂个啥,谁小时候不是这样过来的”,更有甚者在宝贝偷东西不及时制止,长大之后成为鸡鸣狗盗之辈,一辈子被人看不起。
这样的宝贝家长不愿教,老师不敢教,其他人更是无法插手,全无是非观念,不知对错,离开了家人的保护伞,在社会寸步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