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界限与规则”下成长的宝贝什么样,为什么要帮助宝贝建立”界限与规则”?
有的家长发现,即便立了规矩,怎么还是养出熊宝贝?别人家的宝贝懂礼貌、吃饭乖,是不是自己的方法不对啊?
1、懂得“界限与规则”的娃到底是什么样的?
案例1:5岁堂妹的智慧辩解
去年圣诞节,我们一家去双胞胎的叔叔家做客。和堂兄妹见面,4个宝贝一起画画、玩乐高、角色扮演,玩得不亦乐乎。
宝贝们玩得越来越high,不一会儿就疯了起来,从沙发上不断往下跳,宝贝玩疯的时候当然也是容易出危险的时候。
这时双胞胎的婶婶过来制止,还没有过5岁生日的堂妹的回答一直让我记忆犹新。
她说道:“妈妈,我知道从沙发上往下跳是不对的,这样有可能会摔痛,也有可能撞到别人。但我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不由自主地和哥哥们跳。”
她的语气坚定而平和,一方面告诉妈妈她是懂规则的,同时也给自己辩解,说明自己身体上的需求。
看到宝贝这样说,婶婶也没有脾气了,让叔叔和我家孩爸带四个宝贝出去走走,消耗一下能量。
分析
为人父母都知道宝贝在幼儿期以及学龄前不会像大人一样坐得住,他们由于身体的发展以及对于周遭事物的好奇心,所以总是动个不停,这是宝贝身体和心理成长的需求。
如果宝贝每日缺乏运动,有较多储备的能量或在特别的场合下,宝贝high起来,在家里的沙发和床上乱跳,其实也是很常见的。
家长见此景当然会制止,但不同的制止方法,教育效果也完全不同。
一个不到5岁的宝贝,在回应大人的制止时,不但表述规则是什么(从沙发上往下跳是不对的),同时还能说出规则背后的原因(有危险),这说明妈妈平时在教宝贝规则的时候,还为宝贝解释了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规则。
堂妹为自己据理力争的理由也客观、理性,她说自己的身体需要动,这说明了妈妈平时在帮助宝贝学习规则的时候,也非常客观。
从理解宝贝的角度出发,妈妈也许会说道:“我很理解你很想跳沙发,因为这样很好玩,但是这样是不对的,因为这样很危险。”
正是母亲的客观与理性,宝贝才会掌握事情的根本,即便是为自己据理力争,也是合情合理。
宝贝的思路能够这样清晰,与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无数次演练是分不开了。
本来是一场大人和熊宝贝之间的硝烟,却在平和的语气和态度下解决了。真正懂得规则的宝贝不但懂得规则是什么,还懂得规则背后的原因。这完全来源于父母以及其他看护者的教育方法。
案例2:5岁查理用规则来解决问题
每年我们都会和几个要好的家庭结伴,租一个别墅共同度假。这对于大人和宝贝来说,都是高质量的社交方式。
这天我们大家在院子里吃烧烤,宝贝们为了争小车,吵了起来。5岁查理二话不说,就让爸爸拿出手机:“爸爸你给我们计时吧!一个人10下。”
宝贝连分钟和秒的概念还没有掌握,但他却懂得用一种公平的方法来解决纠纷。
分析
宝贝在纠纷中运用规则来解决问题需要一些悟性,与家长在家或公共场合就类似情形的重复而一致的演练分不开的。
很多家长在宝贝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更加忙于化解纠纷这件事,要么把自己的宝贝拉走,要么就是不停地告诉宝贝要懂得分享,却疏忽了给宝贝示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也许是双胞胎妈妈,我帮助宝贝解决纠纷的机会的确很多。
起初我给宝贝示范,示范多了,我就把权力交给宝贝,让他们提出解决纠纷的办法。宝贝慢慢学会了用规则来解决问题。
本来是宝贝之间的一场硝烟,有可能引发大人的不快,却被一个5岁娃解决了。真正懂得得规则的宝贝,懂得运用规则来解决矛盾和冲突。
案例3:5岁查理把规则运用到了为人处事中
1)每年我们都会组织和奶奶爷爷的露营活动,今年我们在剑桥附近安营扎寨。 奶奶爷爷由于有另一个假期,所以要提前走一天。
这次露营,奶奶如同往常带来了烘培的蛋糕和其他食物。晚餐前他们就要先回去,于是对我和老公说,他们在营地看宝贝,我和老公去买外卖。
于是我们就照做了,回来后查理看到我们只给自己买了晚餐,却没有管奶奶和爷爷,于是有些恼怒,他说道:“奶奶爷爷都给我们带来了食物,你们为什么不给他们买晚餐。”
查理的话竟然让我脸红起来, 一个5岁的宝贝竟然如此懂得人情,想来老人也是不愿意给我们添麻烦吧,我也感到很后悔。
2)英国人为了帮助宝贝社交,有一个很普遍的玩法叫做“house play”, 就是小朋友间轮流着到不同的家庭里玩。
这天,奥利和查理来到了好友马克思的家里玩儿,临走时,查理就是迟迟不肯走,最后他鼓足勇气说道:“上次马克思来我家玩,他和我借了玩具,这次我们到他家玩,是不是也可以借玩具呢?我想借那个恐龙。” 马克思也很快答应了。
分析
如果宝贝在溺爱的环境下长大,又缺乏与其他宝贝的社交活动,那么他是很难懂得礼尚往来、公平合理这样的处事原则。
奥利和查理是在规则下成长的宝贝,查理相对来说是更通人情的宝贝。
他在生活中通过观察,领会了规则的核心价值,那就是公平,所以为人处事他懂得“公平合理”的原则,不亏欠别人,同时也为自己的权益据理力争。
规则是我们和这个世界(包括环境和人文)相处的准则,真正懂得规则的宝贝能够和这个世界公平相处,不卑不亢,公平合理。
家长为什么要帮助宝贝学习界限与规则?看了上面的实例,我们应该懂得,帮助宝贝学习规则不是为了养出听话、好带的宝贝,而是培养他们的人生技能,为情商培养奠定基石。
2、懂得“界限与规则”的娃又不是什么样的?
每年的家庭聚会,或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奥利和查理都会用刀叉吃饭,把餐布放在腿上,吃晚饭后他们会礼貌地问大人:“我可以离开座位吗?” 他们也会因此受到好评,脸上有光。
当娘的最知道自家宝贝,上面的事实只能证明,我对宝贝从3岁开始的吃饭训练让他们学会了吃饭的好习惯(也就是吃饭的规则),然而学会了规则要不要遵守可就要看娃的心情了。
在众人面前两个绅士男孩儿,在亲妈面前是什么样的,可能也只有亲妈知道了。
讲真,快6岁了,俺家娃就喜欢用手吃饭,还有他们喜欢把自己喜欢的食物吃了,不喜欢的还是需要我督促,有时为了营养均衡,我还是会喂两勺。
虽说宝贝遇到冲突时懂得用规则来解决问题,但双胞胎竞争意识强,冲突简直此起彼伏啊!
解决了这个问题,又有新的问题来,解决方法有时我都需要动半天脑筋。何宝贝有时累了、饿了,情绪很差,还没来得及解决问题,两个宝贝已经动起手来了。
所以,即便是懂得界限与规则的娃,在父母面前也未必是乖宝贝!
分析
1. “规则”是让我们和这个世界和平相处的“理性”工具,宝贝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和练习用“理性”的思维来处理“感性”地放纵。
但每个人都有放纵的时候,而每个人真正能够放纵自我的地方,就是他感到最为安全的地方。
对于宝贝来讲,父母是自己最安全的港湾,所以即便是懂得了规则,也免不了在父母面前放纵,这是非常自然的现象,但懂得规则的宝贝会越变越好,不懂规则的宝贝的成长曲线就会减慢。
所以,不要为自己的宝贝是熊宝贝而感到困惑,即便是育儿专家的宝贝也是一样的。
2. 每个宝贝的成长不是科学实验,不是由几个固定因素就能推断出结果的。
宝贝的成长因素相当复杂,在很多情况下,就连父母也要学习如何建立规则和如何运用规则来解决问题。
所以,宝贝的成长是动态的,我们是在解决了无数的问题后总结出经验,变得强大的。
宝贝学习基本规则是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基础,他们的成长还会遇到多种多样的问题,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
所以,不要指望自己的宝贝突然从熊宝贝变乖,太乖的宝贝反而令人担忧。
即便是懂得规则的宝贝也难免不在父母面前变熊,我们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宝贝从小就很听话,而是为了让他们长大后变成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