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玉不琢不成器。面对宝贝犯错,不少家长会采取批评说教的方式。然而,怎么批评才有效果是一门学问。倘若批评的不在点子上,不仅不能让宝贝反思己过,反而还会淡化亲子关系。
以下5种批评的方式在生活中十分常见,但却总是收效甚微,家长应尽可能避免。
1、带着情绪
“我为了你受这么多苦,而你怎么能犯这样的错!”每次一看到宝贝做错事了,家长马上就开始脸色大变,大吼大叫。最初还只是质问、责骂宝贝,接下来却能把平时自己内心的不满都宣泄出来。
面对这种情绪化的批评,宝贝不仅会在心里感到害怕,也会渐渐对做事产生抗拒。即便家长问宝贝“你下次还犯不犯”,得到的回应多半也是反射性的敷衍。
结果就是,家长越骂越凶,越骂越生气,而宝贝却越来越不想听,越来越叛逆。
其实,面对宝贝犯错,没必要轻易动怒。在批评宝贝时,表情可以严肃,但最好不要一上来就摆着一张臭脸,说话时不要赌气,更不要口出恶语。这会增加宝贝的紧张和心理压力,从而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2、轻描淡写
有些家长觉得小时候犯点错很正常,长大了就好了。也有家长觉得,小宝贝犯错了,随便说个几句就好了,没必要太较真。
于是,面对宝贝犯错,他们习惯轻描淡写地随便说宝贝几句,但说来说去都没说出宝贝到底错在哪里。甚至回头就能笑着问宝贝饿不饿。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宝贝对自己所犯的错误不仅意识不到,反而还会觉得犯错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这样,下次他们可能还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与其轻描淡写地批评宝贝,只对现象做出评价,不如引导宝贝认识到事情的重点,指出宝贝犯的主要错误。
3、常翻旧史
刚批评完宝贝今天犯下的错误,说着说着又把昨天、上个月甚至前几年的类似的事情都拿出来再数落一遍。
这种总是翻陈年旧账的做法,无疑在给宝贝的错添加罪名。这不仅会让宝贝颜面扫地,感觉再怎么做都逃不出以往的魔咒,也会让双方都混淆了当前主题。
要知道,过去的事已经过去,而宝贝这次为什么做错才是问题的所在。如果总是旧事重提,就失去了今天批评的目的。
面对宝贝当下的错误,不妨针对性地点出宝贝今天做错了什么事,以及做错的原因。并告诫宝贝,以后不要再犯第二次。
4、夸大其词
宝贝只是一次数学没考好,父母就责骂宝贝这辈子都考不上好大学;宝贝撒句谎,父母就觉得长大后肯定没出息;宝贝不想把玩具给别人,家长就责怪宝贝太小气。
这种做法,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不少父母习惯将宝贝的过错与人格混为一谈,因为一件事而否定掉宝贝的其他方面。
在宝贝犯错后,或是没达到父母的预期时,家长就用简单粗暴的语言来嘲笑、数落宝贝,盲目地给宝贝下定义、贴标签。这不仅会严重伤害宝贝的自尊心,也会让宝贝对父母产生敌意,甚至开始自暴自弃。
如果宝贝犯错了,家长应该保持公正的态度,客观评价宝贝的过失。同时,多给宝贝一些鼓励,比否定他要强的多。
5、联想过多
很多家长在看到宝贝犯错后,喜欢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本来只是宝贝打碎了桌上的茶壶,结果扯着扯着能说到玩手机、玩游戏、做作业等其他方面。
等这些都数落完之后,甚至会完全忘记当时宝贝到底犯了什么错。于是,只能默默感叹道:“我都忘了我要说啥,真是被你气懵了!”
这时,宝贝不仅会在心里觉得父母瞎掰,也根本无法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不妨收起这种“联想过多”。只针对宝贝当前的错误展开说教,让宝贝明白自己究竟错在哪里,需要怎么改正,且不要重复唠叨。
宝贝犯错,是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经历。怎么批评宝贝的错误,考验着父母的智慧。
聪明的家长都知道,正确有效地批评宝贝不仅要分情况,还要讲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