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向别人要钱买好吃的,该怎么教育

今天只做选择题 pg3中文字网

场景重现: pg3中文字网

前一段时间,有一位家长在后台留言,说自己的女儿做错事了,她竟然和几个宝贝一起在超市里向一个大学生大哥哥讨钱,然后用这些钱来买吃的。这个家长的第一反应是,我要惩罚宝贝,她不能取无义之财,更不能不劳而获。 pg3中文字网

如果是你,有如下三种选择,你会怎么做? pg3中文字网

A、宝贝做错了,她这是不劳而获,要给予惩罚 pg3中文字网

B、不置可否 pg3中文字网

C、称赞宝贝做得对,这说明宝贝社交能力很强 pg3中文字网

选A,即A型父母,到底是怎样的父母? pg3中文字网

大多数父母都会选A。因为大多数父母属于感性父母,属于道德父母。所有的成人,都是被社会打过标签的,根据进入社会这个大染缸的深浅程度,我们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人生评判标准。我们就用这个标准来指导宝贝。 pg3中文字网

这个标准,有时候是成功励志性质的,比如,父母常说,不成功不出色的人生,活着有什么意义?所以,你必须要做人上人,我也得努力让你赢在起跑线上。 pg3中文字网

这个标准,有时候是道德方向的,比如,有的父母说,做人不能没有良心,我今天养了你,你明天就得好好孝顺我! pg3中文字网

有时候,就完全是自尊心的一种感觉。比如,宝贝在公共场合发出怪叫,有些父母会说道:“别出丑了,看大家都在笑话你呢。”这其实就是我们父母对社会的感觉,我们下意识地把这种感觉用在教育宝贝上。 pg3中文字网

作为个人,任何人,不管你身处什么地位,有着怎样的人生格局,你在人生的评断上都可能是片面的。所以,当我们直接用自己对社会的感觉、对人生的评判来教育宝贝时,我们首先就给了宝贝一个偏见,一场片面的人生指导。 pg3中文字网

而且,当我们把这种人生评断强塞给宝贝时,还剥夺了宝贝对社会、对人际的直觉,我们的评断越极端,队宝贝的灌输越强势,宝贝就越容易失去自信、失去自我,进而失去安全感。 pg3中文字网

pg3中文字网

有人肯定不以为然,教育不都是这么做的吗?谁不是用自己的是非标准来教育宝贝啊? pg3中文字网

不,教育不是这样做的。 pg3中文字网

还从前面的案例来说,这位妈妈认为女儿错了,就是一种道德评判,她认为宝贝这是在取不义之财,这是在不劳而获。所以,必须要让宝贝接受惩罚,让她记住这个教训。 pg3中文字网

乍听下,的确有道理,再想想,真有道理。可是再转过角又想一想:你是否告诉过宝贝不要取不义之财,你是否告诉过宝贝,什么叫不义之财?怎样才叫不劳而获? pg3中文字网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在惩罚之前,你是否问过宝贝,她为什么这么做? pg3中文字网

很多儿童文学作品中都有这样的故事情节:小宝贝做了一件事,在父母看来,那完全就是捣蛋,可故事的结局,往往是父母发现宝贝的出发点竟然是非常美好的。比如我在今天公众号下面一栏里也讲了一个故事,小宝贝吵闹着跟妈妈要一个大大的圣诞袜,妈妈问为什么,宝贝说,我要把我自己送给你作为圣诞礼物。 pg3中文字网

谷川俊太郎的绘本《洞》,就描述了一个看似无聊的故事:浩志拿着铁锹在院子里挖啊,挖啊,他没有任何目的,只是挖洞。一般的父母,看到宝贝这样,肯定要火冒三丈了,这是在搞破坏啊。可是他的妈妈、爸爸都没有教训他,没有评判他,只是和他交流。 pg3中文字网

pg3中文字网

前一段时间,我还看到一个帖子,父母加班回家,宝贝一个人买了方便面,不知道怎么煮面,就用卫生间里的热水器泡了面。很多父母的第一感觉是好笑,紧接着是心酸、感慨,然后是心疼宝贝,最后就开始教训宝贝。可是想一想,对于没有任何独立生活经验的宝贝来说,这样做不是很有创意吗?为什么我们先要想去评判宝贝? pg3中文字网

典型例子: pg3中文字网

公园里,一个3岁左右的小男孩爬上高高的栏栅,一位妈妈气急败坏地跑过来,等小娃儿不情愿地下来站到地上后,这位妈妈抱怨宝贝不懂事,不注意安全,让妈妈担心。 pg3中文字网

选B,B型父母,到底是怎样的父母? pg3中文字网

极少数父母会选B,对宝贝不闻不问的父母,常常是自己的人生还没有过明白,自己的性格品质还没有完善好,所以对宝贝才显得冷漠,显得不负责任。在冷漠的父爱母情中长大的宝贝,心常常是冷的。走进社会中,能学会自我调节,或者遇到对的人,他的人生才会顺畅;一旦遇人不淑,就十分危险。 pg3中文字网

典型例子: pg3中文字网

妈妈抱着一个四岁左右的男孩坐在公交车上,妈妈一直低头看手机,男孩就东张西望地看周围的人。车到某站停了好久,等乘客都上来了,司机准备发动车子。这位妈妈忽然像清醒了一样,大喊一声:“司机,我要下车。”然后一个人跳起来跑到门口,猛然又想起什么,回头对男孩大声喊:“你怎么还不下车啊?下车了都不知道吗?” pg3中文字网

pg3中文字网

选C,C型父母,到底是怎样的父母? pg3中文字网

对选A的父母来说,选C的父母往往显得没有道德底线。但这种父母看待宝贝比选A的父母看法积极得多,他们在肯定宝贝的做法,他们肯定了宝贝走向社会、走进人群的这次尝试。 pg3中文字网

选A的妈妈先不要急,我的意思,并不是说称赞宝贝,保护宝贝的自信心就好。和选A的父母一样,选C的父母一样有弊端。如果他没有意识到选A父母意识到的问题,很可能让宝贝形成不良习惯甚至不良品质。 pg3中文字网

不可否认,社交技能成了当代人的一项重要技能,越是活得精致的人,其所在的社会地位对他的社交技能的要求就越高。如果父母根据自己的社会经验、人生感觉来给宝贝下评断,这同样是一种片面评断,同样没有理解宝贝的心,也同样不可能给予宝贝正确的指导。 pg3中文字网

而且,最重要的是,你只肯定宝贝,而不告诉他这件事的不良后果,如果宝贝遇到了危险的陌生人,怎么办?所以,只单纯称赞宝贝这样做也简单了。 pg3中文字网

典型例子: pg3中文字网

在幼儿园里,宝贝被小朋友推倒了,他起来后,转身一把就推倒了推他的那个小朋友。那个小朋友摔到了台阶上,磕破了嘴唇。宝贝的父母知道后,马上称赞宝贝:打得好,咱不能吃亏,有小朋友打你,你就得打回去。 pg3中文字网

pg3中文字网

选A还选了C的父母,又是怎样的父母呢? pg3中文字网

很多父母聪明,既选择了A还选择了C。这类父母的第一反应是宝贝错了,责怪宝贝的不当行为,但转念一想,认为宝贝的行为有可取之处,便加以认可。这种意识肯定是对的,既肯定了宝贝行为的积极意义,又避免宝贝误入歧途。但行为方式还是有待斟酌。 pg3中文字网

我认为,当我们遇到宝贝向陌生人要东西,首先要问清宝贝为什么这么做,她是贪嘴了,还是觉得和陌生人交流好玩,还是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pg3中文字网

向宝贝提问是需要技巧的。宝贝有他自己的小聪明(这无所谓对错哦),有时候我们用引导性的话语,比如,“你是不是觉得这样好玩啊”,为了避免受到惩罚,他会顺着你的话说下去,“是,我就觉得好玩”。但这未必是他真实的想法,他只是在试探你。 pg3中文字网

其实,你可以直接问“为什么这么做啊”,如果宝贝不开口,再做简单的引导性提问,“想吃好吃的吗”。注意,你提的问题尽量不要让宝贝看出你的奖惩倾向,要让宝贝感觉你在和他交流,而不是质问。 pg3中文字网

当然,这两种提问并不是标准提问,宝贝的性格不同,提问的方式也应该有所区别。而且,交流的节奏进程不同,也应该有不同的提问方式。比如,宝贝如果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了,并有认错意识,这时候,我们尽量少提问,给宝贝叙说的机会。 pg3中文字网

我们常说,和宝贝交流,也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的确如此。 pg3中文字网

不管怎样,向宝贝提问,是先给宝贝一个说的过程。在宝贝解释整个事件的时候,我们能看到宝贝对这件事情的是非意识,能看到宝贝做这件事的最初动机。宝贝说得越多,你对他的小心思摸得越透,你该怎么继续交流也就越明确。只有完成这个过程,我们再把自己的人生经验、是非标准、利害关系讲给宝贝听,宝贝会很乐意听。 pg3中文字网

告诉宝贝是非标准,我们可以这样说,“这一次你很容易地就向别人要来了钱,下次你贪嘴了、想玩了,你可能会避开我,再向别人要钱。你觉得你找到了一个捷径,但你不知道,时间长了,你就会变成一个懒惰、只想不劳而获的人。”这不是对宝贝的评判,而是对他的人生指导,这样的谈话,宝贝不会反感。 pg3中文字网

你的话越明确,宝贝的行为标准就越清晰。千万不要给个模棱两可的说辞,比如,“你就不能做个好宝贝吗”,“你就不能老实点吗”,“你就不能上进点吗”,这样的说辞都很模糊,对宝贝的攻击性还特别强,最好不要对宝贝说。 pg3中文字网

总之,教育在于细节。教育理念我们都懂,爱宝贝,陪宝贝,理解宝贝,可是怎么爱,怎么理解,怎么陪,这需要更多的思考,需要更好的完善。 pg3中文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