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凉了让加衣服就是不加,地板凉可就是要打光脚,就是不要刷牙,就是要把饭弄得满桌子都是,就是不叫叔叔阿姨,就是要把屋子弄得乱七八糟,到吃饭的点了可就是还要看电视,就是不愿意做作业……
宝贝总是不听话,无数家长为此烦恼,家里充满呵斥和吵嚷声,可是没用,火药味越发浓烈,问题却解决不了。
可爸妈反省过自己有跟宝贝好好说话吗?
测一测:你是哪一类父母?有时,并不是宝贝不肯听父母的话,而是爸妈不懂得正确与宝贝沟通!先来做个小测试:
宝贝在幼儿园与小朋友因为一点小事吵起来了,两个人推推搡搡,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回到家,宝贝跟你诉苦,你的反应是?
指责埋怨型妈妈:“你怎么又跟小朋友吵架啊?你的脾气能不能改一改?怪不得老师要批评你们!”
爸爸:“这脾气还不是你惯出来的!照我说揍一顿就好了!”
宝贝(拼命争辩):“不是我的错!都怪某某(小朋友名字)……”
这类父母喜欢指责和埋怨,结果往往导致不欢而散,而宝贝的问题最终并未真正解决。这是一种很具破坏功能的家庭沟通模式,被指责者要不逆来顺受,要不一味逆反攻击性强,对宝贝人格的成长极为不利,很容易形成一种只知道埋怨外界的人格特点。
超理智型妈妈/爸爸:“小朋友之间应该团结友好,为什么老是吵架?推推搡搡很危险,万一受伤怎么办?老师批评你们是让你们改正缺点,下次不许吵了知道吗?”
宝贝(半天说出):“……知道了……”
这类父母的教育意识规范意识过强,不给宝贝解释的机会,还忘敲打警示规范宝贝。这是一种严重缺少宝贝感情的沟通,特别容易产生亲子感情障碍,而且对宝贝人格的成长非常不利,宝贝可能出现种种适应障碍而出现刻板、缺少热情、固执偏执、社交不良等等人格特点。
迁就讨好型妈妈/爸爸:“那个某某太调皮了。宝贝别生气,下次咱不跟他玩了。晚饭想吃什么,妈妈马上就做!”宝贝(理直气壮):“对,都怪他,害我被老师批评了!” 这类父母通过回避问题来解决问题,也是一种缺乏建设性功能的沟通。父母一味溺爱迁就,总给宝贝在家中特殊的地位,培养出来的宝贝将表现出较多的消极性格特点,如任性、发脾气、唯我独尊、怕劳动、怕困难等。
打岔啰嗦型
妈妈/爸爸:“你这宝贝怎么这么不省心呢?总是在幼儿园给我闹出点花样来,上次和小朋友玩不小心抓破别人的脸,害我们赶紧赔礼道歉,这才刚过了几天?再这么调皮,小心没有小朋友跟你玩了。”
宝贝(内心是很烦躁的):“早知道不跟你们说了。”
这类父母最大的特点是看似是在处理别人的事,实际上是在处理自己纷乱的情绪。一方面父母在喋喋不休,宝贝则陷入烦躁、焦虑,盼望着这种唠叨早点结束,家长说了什么根本没有听进去。这种沟通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会造成宝贝出现青春期问题,出现逆反和抵触。
其实,和宝贝沟通并不难!由此可见,“沟通”不等于和宝贝说话,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父母如果能掌握好亲子沟通的技巧,宝贝将会从你身上获取很多有用的信息,对他们的成长也更有帮助。说穿了,这些小技巧一点儿也不困难,你也可以做得到!
做个好听众
经常陪伴宝贝,并做个好听众,例如全家共进晚餐的时间,上学放学路上,以及临睡前,留心听宝贝说话,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受重视,而创造这样的“聆听气氛”会很有效。
当宝贝来找你说些什么,而你又正忙的时候,最好立即去“听”宝贝要说的。因为,你一次、二次、三次地忽略了他们后,他们便会慢慢地失去了“告诉你”的兴趣。另外,在“听”时,最好做目光接触,让宝贝知道你是真的愿意听。
如果你的确无法停下手中的工作时,可以给宝贝一个“确定”的时间,比如:“好,等我把东西放好”或是“再给我十分钟”。
很多时候,宝贝跟你说的事对大人来说可能无关紧要,但对他们而言却是重要的。如果你不去拒绝他们,当他们真遇到困难时,就会自然地来找你谈了。
问“小”不问“大”
如果你想了解宝贝在学校的情况,不要问太抽象的问题,例如“你今天在学校过得如何?”“你今天在学校做了什么?”这种问题,宝贝很难回答,或是只会简单回答:“还好。”“没做什么!”这样会让聊天很难持续下去。
不妨改问一些很简单、一定有答案的问题,而且不妨从细节开始,例如,“你今天在幼儿园学了什么?”当宝贝说出讲故事的时候,你可以表现出很有兴趣的样子接着问:“喔!那今天讲的是什么故事啊?”宝贝自然而然会接着回答问题:“好饿好饿的毛毛虫……”
藉由一些生活小事打开话匣子比较容易,这些问题简单易懂,宝贝通常都会争先恐后地回答,不会感觉到压力。
千万别说教
很多时候,宝贝跟你聊的话题只是想聊天而已,并不是要让你帮助解决问题。如果父母一听到宝贝的问题就忍不住开始说教与训话,即使你提出的意见很好,宝贝也不见得喜欢,很容易失去跟你聊天的兴趣。
想要宝贝诚实地说出感受,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只要“倾听”,不要“说教”。聊天时,父母要对宝贝、对话题保持高度的兴趣,多询问、少评论,多说“你”,少说“我”,协助他们做出抉择,而不是插手干预他们的事情,话题才能源源不断地聊下去。
注意肢体语言
聊天时,肢体语言也很重要。适当的肢体语言,会让宝贝觉得你重视他、认真想要和他聊天。
在和宝贝聊天时,尽量以平行的目光注视着他。如果宝贝还小,那就蹲下来;如果是个大宝贝,那就拉着他的手坐下来。即使是手边在忙着折衣服、洗碗,在跟宝贝讲话时,也必须要时时转头看他的表情。因为注视别人、专心倾听,就表示你很在乎跟他说话。
另外,大部分的宝贝都喜欢亲密的接触: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搂搂他的肩,搓搓他的颈背,顺顺他的头发,拍拍他的背等等。通常,对有一定熟识度的宝贝适当地使用一些肢体语言,都会在聊天时产生非常正面的效果。
父母应该常对宝贝说的话
1.我爱你
处在爱的包围中的宝贝,一方面感受爱的温馨,另一方面也不自觉地学会了爱的传递。宝贝的性格会很开朗,什么话都会向父母倾诉。
2.不要紧
鼓励宝贝大胆尝试,积极参加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即使做错了事,说错了话,也不要紧。这样,宝贝会变得很有主见。
3.你真棒
常对宝贝进行表扬,让宝贝变得自信,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勇于克服困难。
4.祝贺你
宝贝们在正确方向上那怕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如果家长能注意到并给予祝贺的话,以后就会看到宝贝有更多的进步。
5.别害怕
鼓励宝贝胆子再大一点,给宝贝“壮胆”。在这样的鼓励下,“文静”的宝贝会变得“淘气”得多。
6.再想想
让宝贝“再想想”,借以启发宝贝开动脑筋,在学习中追求完美,培养宝贝锲而不舍的精神。
7.勤奋些
“夸聪明”可能会让宝贝变得骄傲,而一旦碰到挫折就会垂头丧气,使自尊心受到伤害;“夸勤奋”则会让宝贝认识到“勤能补拙”的道理。
8.谢谢你
宝贝也有自尊心,同样应该得到尊重。一声“谢谢你”会让宝贝懂得回报爱心,做一个对社会感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