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奋斗终身却不能致富,因为他们在学校中从未真正学习关于金钱的知识,所以他们只知道为钱而拼命工作,却从不学习如何让钱为自己工作……
也许,你已经知道给宝贝从小进行理财教育很重要了,但往往不知道该怎样去做,给了宝贝钱又怕宝贝乱花掉,不给宝贝钱又怕错过了最佳的财商培养时机,患得患失,自己毫无头绪,更让宝贝无所适从……
发现宝贝偷偷从家里拿钱,很多家长会瞬间陷入焦虑中,不知所措。这个事情一定要处理得当,否则会演变为宝贝的一个道德问题或心理问题。
很多宝贝小时候都有过偷偷拿家长钱的经历,这其实是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所以不是严重问题,和他偷偷多吃一块糖或打碎一个东西而不告诉家长一样,是一种偶然的现象,是幼稚年龄阶段的正常表现。如果家长给宝贝的教育是正常的,宝贝的心理发育是正常的,即使这些“坏行为”没有被家长发现,也会自愈。
所以,一旦发生这样的事,请这样来处理:
第一,如果感觉问题不严重,宝贝只是偶尔为之,尤其是第一次,数额也不大,可以假装不知道,尽量给宝贝留足面子,想办法不动声色地告诉宝贝以后什么时间需要钱,向父母要就是了。同时要注意平时给足宝贝零花钱。
第二,感觉需要谈,要心平气和地和宝贝谈谈这件事。千万不要定性为宝贝“偷”,要让宝贝感觉到父母只是觉得他拿钱时应该打声招呼,他的行为只是不妥,而不是坏。一定要让宝贝确信,在父母眼里他绝没有“偷”,绝无道德问题。同时,在钱的使用上要和宝贝搭成共识,告诉宝贝以后拿钱时告诉家长一声。
第三,关键是父母要改变心态,在金钱上对宝贝要信任和放松。控制太严,显而易见的潜台词是不信任宝贝。信任不会让宝贝变坏,相反,家长看管得越紧,宝贝越容易找机会偷钱。如果家长只是把钱看管得紧紧的,不让宝贝有机会拿到,这不叫教育,在宝贝的“理财教育”上至少失败了一半。宝贝如果能在自主消费上和父母取得共识,他就不需要偷偷摸摸,没有一个宝贝天性喜欢干偷偷摸摸的事。
第四,在给宝贝钱时,最好放心地让宝贝自己到抽屉或父母的钱包里取出需要的钱数,不要检查,也不要用狐疑的眼光打量宝贝是否偷偷多拿了钱。信任本身就是一种道德教育。诚实是本性,说谎是技巧,如果依本性能解决问题,宝贝是不需要再动用技巧去解决的。
除此之外,家庭收入要对宝贝透明。并非一定得让宝贝知道存折上的具体数额,而是要坦然让宝贝知道家中的财务状况。至于具体数额让宝贝知晓到什么程度,这取决于家长自己。注意要提醒宝贝,家庭财产数额是隐私,不可以讲给外人。宝贝往往乐于和父母共同知道一桩自家的“秘密”,这样他有主人公感觉,觉得被尊重。无论如何,切不可用谎言来欺骗宝贝。
我认识一位家长,她丈夫月薪一万元,但她为了防止上中学的宝贝乱花钱,就对宝贝说爸爸每月只赚三千元。本来房贷都还完了,却对宝贝说还有几十万元的房贷。这样的谎话说得再天衣无缝,宝贝也能慢慢察觉出来。所以当她向我倾诉,说她的宝贝说谎、偷父母的钱出去乱花,我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一个人之所以会“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多半是因为偶尔的过失被错误处理,一直有负面能量不断输送给他。比如,有的家长平时对宝贝监督得很严,控制得很紧,一发现宝贝偷钱,立即定性为“偷”,鄙视宝贝,把宝贝暴打一顿,警告,并开始像监督小偷一样监督宝贝,一但发现又有偷钱行为,不但暴打,而且去学校告诉老师,让老师做工作,或是吓唬宝贝,要把他交到警察那里……这样折腾下来,宝贝离小偷的角色越来越近了。没有人天生是堕落的,只有环境一直在营造一个小偷,这个人才能最终成为小偷?
对人性的不信任,可能是家长自我心理的一种投射,反映的是家长自身的问题。所以需要家长多反思自己。真正的教育准备是完善自己,在财富教育方面也一样,不但要求家长有好的教育理念,还需要有好的财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