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这么想,如果发现宝贝不合群,一定要注意了。
我们都知道,开朗的人可以交到很多的朋友,性格好,人缘也会好,因此情商也会高。不合群的人正是相反,试问,你愿意跟不合群的人接触吗?
宝贝也是一样的,合群的宝贝自然会交到很多的朋友,长大之后情商也会更高,那么不合群的宝贝既不会交到朋友,同样的在成长的道路上也会遇到很多的挫折,对心理健康方面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那么,宝贝为什么会出现不合群的现象呢?
这跟先天气质有一定的关系,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封闭式的教育所致。
父母整天把宝贝关在家里,把电视机当保姆,与玩具、游戏机和小人书等为伴,不让宝贝出去和其他小朋友接触玩耍,担心与别的宝贝一起会产生矛盾,甚至会染上坏习气。
曾经有个上小学的宝贝,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我没有兄弟姐妹,爸爸妈妈又不让我和别的小朋友玩,唉,我只好把我的玩具机器人当做我的伙伴了。”
试想,机器人虽然能代替朋友一起玩耍,但是毕竟缺少人类独有的七情六欲。
另外,宝贝不善交往的原因还在于父母。可以这么说,引起宝贝不合群的原因与父母对宝贝的态度以及家庭环境有重要关系。
父母对宝贝的过度关切,事事代为安排,往往令宝贝失去发展合群性的机会。
比如:当宝贝在婴儿时期学习自己玩的时候,父母常过分注意他,拿东西给他、抱他,令宝贝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兴趣。这样的宝贝很少向人打招呼,因为总是父母先开口,教他叫X叔叔或X姨姨;有的父母常喜欢拿宝贝来向人炫耀,次数多了则令宝贝感到尴尬。宝贝生病时,父母总是不眠不休的细心照顾,同样,当宝贝顽皮时,父母也往往把事情看得太严重,以致小题大做。
种种迹象表明,宝贝太少练习出口得其乐之道,不懂如何合群与讨人喜欢。
那么,如何才能让宝贝变得“合群”呢?
首先,父母应该主动进行教育,而不应等到宝贝不合群后才被动进行纠正。
1、挤出时间亲近宝贝
比如,节假日带宝贝去公园或亲朋好友家走走,积极创造条件让宝贝与小伙伴一起玩耍。开始时父母可陪伴在旁与他们一起做游戏,当熟悉之后可让他们自己玩。
2、要有意识的培养宝贝的合作能力
父母可以给宝贝创造一些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鼓励宝贝与别人合作完成,或向父母求援完成,增加他与别人交往的机会。教宝贝懂得一个人的力量很小,有些事情办不到,而大家一起做事情就好办了。
3、让宝贝学会交朋友
这点,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影响宝贝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互相信赖,彼此尊重,以培养宝贝团结合作的精神。
4、鼓励宝贝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要知道,体育是一种直接与人正面接触和竞争的群体活动,正是宝贝与人接触的最好时机。
5、多带宝贝外出旅游
利用节假日与宝贝一起走出家门外出旅游、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可以增长见识,陶冶性情,也可以培养兴趣、开放胸襟。
6、有意识地要宝贝独自做客待客
到同学或邻居家去串门,到亲戚家去做客,让宝贝独自去,这都是缎炼宝贝交际能力的机会。
7、有意识地训练宝贝的说话能力
有人说,口语是社会生活的入场券,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8、为宝贝安排交往的环境
对于能力低下的宝贝,父母和老师更要将特意为其安排交往的环境,需要手把手地教他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的方法,用什么样的动作来参加活动,千万不能因他“不会”或“不懂”而将其弃之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