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谓的“重视”绝对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硬要将自己未能实践的理想强加给宝贝;而是说,我特别希望能让宝贝避免我当年的覆辙,自由地、放松地去探索自己喜欢的艺术领域。
我为什么要陪宝贝画画?
亲爱的们,有没有注意到,我用的是“陪宝贝画画”这个描述,而不是“教宝贝画画”?这是因为画画是不需要教的,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是宝贝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培养出的能力。而我们作为爸爸妈妈,最重要的是守护宝贝的这种能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这方面我会在后面具体阐释,先说说画画的那些好处吧!
大概在宝贝一岁半前后,在家长的监护下,就可以给宝宝画笔了哦!我之所以要陪宝贝画画,也鼓励大家陪宝贝画画,是因为画画:
可以提高宝贝的观察能力
可以促进宝贝的眼手协调能力
可以激发宝贝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可以帮助宝贝从多方面认知世界,增强感受能力和知识容量
可以让宝贝更关心外部世界
可以疏导和安抚情绪,学会表达自己
可以让我们更了解自己的宝贝
前三条就不用我多解释了,说说认知世界吧:其实在绘画过程中宝贝可以学到许多东西,譬如认识颜色,不仅仅是颜色哦,还有颜色混合后的变化,我们如何创造出新的颜色;宝贝会接触到不同材质的画纸、颜料、画笔,尝试各种介质相互碰撞后的触感、反应;等宝贝再大些,想要描摹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时,也会被激发兴趣去了解更多细节,例如一片叶子的颜色、一片羽毛的形状,又也许是一只贝壳的纹路……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间宝贝对外部世界建立了人文关怀,成长为一个善良、关心他人的人。
不仅如此,绘画还是表达和疏导情绪的工具。譬如我们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中,有一种绘画疗法,即是用非语言的工具表达潜意识内容,可能大家在影视剧中有见过吧?这种方法经常被使用于儿童心理咨询中。譬如有时候宝贝年龄太小还无法用语言精准表述自己的感受,也有可能是对和陌生人的语言交流有阻抗,这时就会考虑绘画疗法。
其实作为宝贝的爸爸妈妈,即使不是心理咨询师也可以观察和倾听宝贝的画,这是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宝宝的一扇重要窗口呢!这一点我也会在下面具体解释哒。
用西蓝花当做画笔在涂抹
这样做,再有天赋的宝贝也会被毁掉!
现在大家都能认可,绘画的好处特别多,不仅仅能够培养宝宝的高智商、高情商,还能够促进我们和宝贝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情感交流。而且我相信,每个宝宝生来都是有天赋的——那为什么中国出不来高更、毕加索或是康定斯基这类开创先河的艺术家呢?因为,宝贝的天赋不知不觉被我们“教”没了。
首先,我们回想一下,你或家人有没有以下行为:
怕宝贝到处涂抹弄脏衣物和家具,一直在宝贝旁边说道:“不能画这里!只能画到纸上!”、“不要再乱涂了!”、“你都把身上弄脏了,我又要洗!”
——让宝贝有负罪感,觉得画画是不好的或者是不快乐的,打击了宝贝的兴趣和积极性,自我评价也会降低。
宝贝画每一笔都要在旁边赞赏,嘴没有停下来的时候:“哎呀,太棒了!”、“宝贝这条线画的真直!”、“这画是什么呀?”、“真是画的太好啦!”
——干扰了宝贝集中精神进行绘画表达,影响了宝贝的观察能力尤其是专注力的培养,因为一直被打断,宝贝无法对绘画形成完整的创作思路或是全局观,也无法进行思想表达。由于专注力受到影响,以后上学在课堂上也会有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的问题。
对3岁以前幼儿的绘画提出指导性意见,拿起画笔替宝贝画,并且要求宝贝照猫画虎,一会儿告诉宝贝:“你要这样才能画个圆”,一会儿说道:“房子应该是这样的,树应该是这样的。”
——毁掉了宝贝的想象力,在这样的环境成长的宝贝只会临摹、照抄,却丧失了最重要的创造能力。本来宝贝可以产生好奇,方和圆的差别是什么?本来自己去揣摩,如果我想画一个圆应该怎么做?但现在他完全不需要思考过程了,以逸待劳。试想一下,一个不喜欢思考,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生将会多么贫瘠!
真正的艺术启蒙应该这么做!
1、不要教宝贝画,而是陪宝贝画
就像我一开始说的那样,绘画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不要教宝贝任何形状、画法。有的妈妈可能会问:难道就让宝贝一辈子随便涂鸦吗?永远不学习任何技法那还叫画画吗?
当然不是。我所说的是特别针对0-3岁这个阶段。幼儿的绘画表达是和大脑及肌肉发育成熟水平离不开的,譬如即使宝贝可能一岁多就认识形状了,但绝大部分幼儿在3岁以后才掌握形状的描绘,称得上绘画的阶段通常始于4~5岁,而教宝贝绘画的最好时期是6岁以后,此前应该让宝贝自由地发挥。
而我提倡的是:不要教宝贝画,而是陪宝贝画。
没有任何帮助,宝贝独立完成的“神奇的眼睛”。
我不喜欢对正在聚精会神画画的女儿指指点点,我能做的就是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静静地陪在她身边,当她开心地问我:“妈妈我给你画个大象好吗?”我就说道:“好!”然后任凭她随意去画,给她的小托盘添加颜料。她不说话,我就不说话。等到她把那个极其抽象的线条举到我眼前问:“我画得像吗?”我点点头:“真好!”
此时此刻,陪伴最重要。而你静静地在场比你喧哗捧场要强一万倍。
2、不要怕宝贝弄脏,一定会有解决办法!
有些家长很怕宝贝画画弄脏衣服或是家居环境。你可以给宝贝准备尽可能大张的白纸,或是在地面上铺上塑料布,也可以给宝贝穿上罩衣——总之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只要你想解决,一定可以解决。
而且,现在的儿童艺术颜料都很先进,是环保可水洗的,根本没有那么麻烦。无论宝贝蹭在脸上、身上、衣服上还是家具上,过一遍水,立刻就干净了。
女儿是天生洁癖,上了两个月艺术课终于才肯用自己的小手涂上颜料作画!我为了她愿意变脏简直喜极而泣啊~
我们给宝贝洗便便都不怕脏,怎么会觉得颜料水彩脏呢?那一面雪白的墙皮或是那一两件漂亮衣服值得我们拼命保护,胜过宝贝的艺术体验吗?
3、尝试多种材质,陪宝贝打开你的脑洞!
这是我特别想和大家分享的一点小经验:
早教班的艺术课上,会让宝贝探索各种媒介工具产生的特殊画面效果,例如女儿用过的画笔有西蓝花、莲藕、苦瓜、玉米、图章、棉球、自己的手,等等。
用苦瓜、莲藕和玉米作画,女儿将苦瓜和莲藕当做印章,玉米则是滚动来使用的。
画过的画布也不仅仅是白纸,也有黑卡纸,忽视给石头上色,尝试做一只小青蛙。
女儿在给石头上色
宝贝会观察不同的物体要怎么运用,又会产生什么效果,在这个过程中被激发好奇心,不断地思考和尝试。
有人说,艺术细胞是遗传的。以前我觉得这话不一定,有了宝贝之后深深觉得有道理啊。一个能尽情发挥艺术天赋的宝宝,一定会有思想开放、努力为宝贝创造环境的父母,能放手让宝贝去探索,所以为了激发宝宝的想象力,我们也要努力学着脑洞大开啊。
4、用心观察,了解宝贝的发育阶段和表达
宝贝的涂鸦看似无心,其实却是宝宝发育阶段的反应和潜意识的情感表达。如果我们作为家长多用心去观察,能够对宝贝有更多地了解。
譬如,同样一张纸,有的宝贝会在画布上均匀地画,有的宝贝喜欢几种在一处反复画,有的宝贝喜欢多种颜色,有的宝贝喜欢单一颜色,这都是宝贝不同性格、不同行为方式的体现。
下面我简单给大家做个示例分析:
女儿的画,0辅助,没有任何指导哦!竟意外收获一只蝴蝶!可以看到宝贝很喜欢将色彩几种到一处,有夹杂点状和线条,但都被色彩盖住了。说明女儿喜欢醒目的东西,而且会持续关注局部或者说是细节。
课堂上隔壁女孩的画,同样是2岁,家长0辅助哦!宝贝恰好画出了一棵形象的树!可以看到这个女孩的线条运用是相对分散而均匀的。这个宝贝更偏好均衡的视觉效果,更注重整体而非局部。
同样是其他小朋友的画,几乎没有点状色块,都是大开大放的线条,线条也比较粗犷,宝贝的细小动作和控制力还在发育中,应该是比我女儿小一些的宝宝。
关于宝宝绘画启蒙的发育阶段,花时间的一些总结供大家参考:
12个月以后:这个阶段你可以开始给宝贝尝试用画笔,如果让宝宝在纸上涂鸦,你会发现她能够以手肘为轴心左右反复运动,画出的线条也是这样左右折返的痕迹。
其实我带宝贝上早教课已经快两年了,第一次接触艺术课正是宝贝一岁多的时候。但上过一节课后明显感觉太早,课程中很多都是手工而不是绘画,可能是考虑到绘画线条过于单一,怕家长体验不好。小朋友们投入的热情不大,大部分环节都需要家长代劳完成,我就不再预约艺术课了,而是在家里和女儿用磁力板、蜡笔来进行绘画。特别推荐蜡笔,可以陪伴宝贝的时间很长。
18个月以后:这个阶段你可能会发现宝贝的画中有许多螺旋线条,从大的螺旋的圆圈向中心聚集到小的圆圈。
这时候宝贝可以告诉你自己在画什么了,可能是一条鱼,或者是小鸟,虽然完全不像,听上去像是随口说说,但不要批评宝贝哦!最重要的是,不要中途提问,记得等宝贝主动告诉你,或是在宝贝画完之后再提问。
2岁以后:这个阶段宝贝能画单独的线条了,通过不断地尝试和锻炼,会用不同的方式去画,例如划、涂,或者用笔尖去戳,宝贝对于自己想画什么有了想法。以前更关注笔下的线条,但现在对手中的画笔、颜料等绘画介质也产生兴趣,会不停地琢磨和研究。
女儿对手上的颜料感到好奇
3岁以后:和两岁时边画边研究不同,不管画得像不像,这个阶段宝贝在提笔之前就知道自己想要画什么了,甚至画面上的线条、圆圈或是图形都是有人物名字和故事情节的,这些故事情节可能没有逻辑,但没必要质疑,只要倾听就好。爸爸妈妈可以用笔记帮宝贝记录并保存起来哦!
4岁以后:你会发现宝贝画的人物更加具体了,有了手脚或者毛发。如果宝贝画出“多指怪”或者“多毛怪”可不要嘲笑他,这说明宝贝进入了新的发育阶段。这个时期的宝宝并不是单纯临摹真实世界,他们的画来源于真实世界,但针对自己最感兴趣和关注的那部分,所以“多指怪”或者“多毛怪”说明宝贝对人有手指或是头发的细致观察,说明宝贝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在提升哦!
最后,希望每一个宝宝都能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