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的礼物
文/周润婕
母爱是什么,我说不清楚,但我每天都能感受到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诗写出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今天是母亲节,我也想为妈妈做点事。
做张贺卡送给妈妈?买束鲜花送给妈妈?妈妈上班这么辛苦,回家还要照顾我们,经常累得腰酸背疼,不如我就为妈妈敲敲背吧!主意已定,我马上跑到妈妈面前,拉着妈妈的手,让她坐下。“妈妈,今天是母亲节,祝你节日快乐!”我很有诚意地说,“平时都是你照顾我,今天让我为你敲敲背。”说着我就学着按摩师的样子,双手的小指和无名指交叉,中指食指并拢,大拇指也交叉着,然后在妈妈的背上敲起来。“哎呀,好舒服,再用力点!”妈妈微笑着说。我听了双手更用劲,节奏更快了,还不时和妈妈聊聊天,敲着敲着,我的双手就酸了,胳膊也麻了,但想到妈妈平时对我们总是任劳任怨,不厌其烦。我这点累算得了什么?想到这,我又继续敲起来,妈妈微闭双眼不住地点头,还不时夸我懂事了。妈妈的腰疼病仿佛一下子好了很多。
以后我要经常帮妈妈敲敲背,做妈妈的私人按摩师。这不就是我送给妈妈最好的礼物吗?我心里暗暗地想。
母亲节,母亲不在网上
文/朱钟洋
母亲节那天,打开电脑,QQ头像便闪烁不停,所有的QQ群里母亲节电子贺卡铺天盖地飞来。还有,贴吧、论坛里,管理员设了母亲节祝福专用贴,网友们跟帖火爆,祝福声声……
“小朱,你给伯母发张电子贺卡吧!”同事马姐制作了一张爱心十足的电子贺卡,通过QQ聊天窗口发给了我,也把这句话“丢”给了我。看着显示屏上的字,我茫然地摇了摇头,回了马姐一个“耸肩”的表情。
妈妈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像个永远转动着的陀螺一样从年头忙到年尾,种地、养猪、拾薪火、忙家务、管孩子是她全部的生活。为了供我们兄妹三人读书,妈妈省吃俭用,恨不得能从牙缝里多抠出几个子来。
记忆最深的是,每年春秋季节,开学临近,总能看到妈妈满脸的愁容和眼角的泪痕。因为生父过世得早,母亲拉扯着我们兄妹过日子艰难,学费多半是从农村信用社借来的。在我上初一时,农村信用社也拒绝了借钱给妈妈,因为妈妈总是“旧债未清又添新债”,债务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为了学费,妈妈不得不向东家讨、向西家借。妈妈说:“等我的那三个儿女长大了,钱一定连本带利还给大家。”为了学费钱,母亲没少遭白眼。
后来,我们兄妹相继长大成人,不仅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还在县城安了新家,家里装上了电脑,出门用上了平板手机。可妈妈总也学不会用电脑,连用平板手机也学不会,毕竟妈妈已是年过六旬的老人了,还没上过几天学。妈妈是个很容易满足的人,她说能看到儿女们用上“科技化”,就是她最大的快乐,然后,她就捧着老年手机,连连称叹“这个好用”。
看着网上飞来飞去的“礼物”,我还真不知道该送给母亲一份什么礼物才好。
下班回家,路过一家北京布鞋店,突然眼一热,看到一双绣着牡丹花的布鞋,样子正是妈妈常常提到的那款。我毫不犹豫买下送给了妈妈:“母亲节快乐!”妈妈愣了老半天,然后笑了,连皱纹都笑成花了。
后来,妈妈收到母亲节礼物的消息成了小院里的特大新闻,因为,整个院子里的妈妈,在母亲节那天,唯有我的妈妈收到了礼物;更因为,妈妈不在网上,妈妈在劳劳碌碌的生活里。
母亲节的遗憾
文/枫林往事
今天是母亲节。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我也过了十一个这样的节日了。
一早就收到了女儿的小礼物,很开心。这个小精灵,每次都能给我带来些小小的惊喜与感动。可在我的心中,还是存了一个小小的遗憾——至今,我还从没送过母亲节礼物给我的妈妈。
早早的打电话给妈妈想祝福她节日快乐,电话一直无人接听,只听到了欢快的彩铃声,妈妈不在家。不会又是干活去了吧——妈妈一直就是个闲不住的人,每天都会去精心侍弄她的菜园。
想起早两天打电话给老妈的情景:
照例是唠些七零八碎的琐事,爸妈的身体,我们的工作,小妞的学习……快要挂电话时,老妈来了一句“你前天怎么不打电话给我?”我说打了,老爸接的,她说老爸没汇报,我想打电话这么小的事情老爸就不要汇报了吧?难不成那天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可也没听老爸说起,也就是个寻常的日子罢了。可我还是忍不住问老妈:“为什么非得前天打电话回来啊,还非得是你接啊?有什么好消息要跟我分享吗?”老妈起先不肯说,后来又似乎不好意思地说:“前天不是母亲节吗?电视上都在说孩子们给妈妈过节的事儿……”我乐了——老妈什么时候开始惦记这个节日了呢?以前母亲节打电话给她时,还会跟我说“这个节日是外国人过的吧?”今天居然想起这个节日也是自己的,而且不小心还弄错了时间!我想跟老妈开开玩笑:“糟了,忘记了,我没收到礼物,也就忘记这个日子了!那其他人跟你打电话了吗,送礼物了吗?”老妈说:“没有,一个也没有,大家都忘记了!”听到这话的一刹那,觉得好笑——老妈变时髦了!细细一起,老妈是太寂寞了,空巢老人的日子,少了儿孙满堂的热闹,只想着孩子们多回来看看,不管哪一天,只要儿孙们回家了,都是老爸老妈的节日。可是,我们一个个不在身边,被生活琐事纠缠,一年半载才会回去一次。一年到头,我在家呆的时间不会超过五天;而老爸老妈也不愿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老家,于是,我们就这样遥望着彼此,过着各自的生活。虽然经常电话联络,可对老人而言,终究只是“望梅止渴”般的安慰。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破作文 - pozuo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