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忘记最初时候人的本心,就是人之初那一颗与生俱来的善良、真诚、无邪、进取、宽容、博爱之心。
多应用在爱情、事业、生活等方面,提醒人们去感恩,去看清人生与自身。
如果满意,请记得采纳,(*^__^*) 谢谢~~
请教一个爱情经典语句,是一个名人对妻子说的经典爱情语录,一共有三条钱钟书先生对杨绛女士有这样一段评价,后来被社会学家视为理想婚姻的典范:a、在遇到她以前,我从未想过结婚的事。
b、和她在一起这么多年,从未后悔过娶她做妻子。
c、也从未想过娶别的女人。
读杨绛与钱钟书的爱情才知何为最美的爱情相识:人生若只如初见杨绛出生在无锡一个书香门第,清逸温婉,知书达理。
一九二八年,杨绛高中毕业,她心心念念想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孰料那年清华大学开始招收女生,但是南方没有名额。
无奈之下,杨绛选择了东吴大学。
一九三二年初,杨绛本该读大四下,东吴大学却因学潮而停课。
为了顺利完成学业,杨绛毅然北上京华,借读清华大学。
当时,为了去清华,杨绛放弃了美国韦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至此,她终于圆了清华梦。
仿佛冥冥中,清华园的钱钟书正在召唤着姗姗来迟的她。
三月的一天,风和日丽,幽香袭人。
杨绛在清华大学古月堂的门口,幸运地结识了大名鼎鼎的清华才子钱钟书。
当时钱钟书穿着青布大褂,脚穿一双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目光炯炯有神,谈吐机智幽默,满身浸润着儒雅气质。
两人一见如故,侃侃而谈。
钱钟书急切地澄清:“外界传说我已经订婚,这不是事实,请你不要相信。
”杨绛也趁机说明:“坊间传闻追求我的男孩子有孔门弟子‘七十二人’之多,也有人说费孝通是我的男朋友,这也不是事实。
”恰巧两人在文学上有共同的爱好和追求,这一切使他们怦然心动,一见钟情。
两人恋爱时,除了约会,就是通信。
钱钟书文采斐然,写的信当然是撩人心弦的情书,杨绛的那颗芳心被迅速融化。
有一次,杨绛的回信落在了钱钟书父亲钱基博老先生的手里。
钱父好奇心突发,悄悄拆开信件,看完喜不自禁。
原来,杨绛在信中说:“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母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彻终不受障碍”,钱父大赞:“此诚聪明人语
”在钱父看来,杨绛思维缜密,办事周到,这对于不谙世事的儿子,是可遇不可求的贤内助。
一九三五年,两人完婚,牵手走入围城。
其实,这段缘分早就命中注定了。
早在一九一九年,八岁的杨绛曾随父母去过钱钟书家做客,只是当时年纪小,印象寥寥。
但这段经历恰恰开启了两人之间的“前缘”。
而且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与杨绛的父亲杨荫杭都是无锡本地的名士,两人的结合可谓是“门当户对,珠联璧合”,两家人是真正地“皆大欢喜”。
相爱:赌书消得泼茶香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杨绛与钱钟书是天造地设的绝配。
胡河清曾赞叹:“钱锺书、杨绛伉俪,可说是当代文学中的一双名剑。
钱锺书如英气流动之雄剑,常常出匣自鸣,语惊天下;杨绛则如青光含藏之雌剑,大智若愚,不显刀刃。
”在这样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两人过着“琴瑟和弦,鸾凤和鸣”的围城生活。
一九三五年,杨绛陪夫君去英国牛津就读。
初到牛津,杨绛很不习惯异国的生活,又乡愁迭起。
一天早上,杨绛还在睡梦中,钱钟书早已在厨房忙活开了,平日里“拙手笨脚”的他煮了鸡蛋,烤了面包,热了牛奶,还做了醇香的红茶。
睡眼惺忪的杨绛被钱钟书叫醒,他把一张用餐小桌支在床上,把美味的早餐放在小桌上,这样杨绛就可以坐在床上随意享用了。
吃着夫君亲自做的饭,杨绛幸福地说:“这是我吃过的最香的早饭”,听到爱妻满意的回答,钱钟书欣慰地笑了。
学习之余,杨绛和钱钟书还展开读书竞赛,比谁读的书多。
通常情况下,两人所读的册数不相上下。
有一次,钱钟书和杨绛交流阅读心得:“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会有许多疏忽。
一/二 一 二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