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本指一养猴人以果子饲养猴子,施以诈术骗猴的故事。见《庄子.齐物论》。后比喻以诈术欺人,或心意不定、反复无常。《旧唐书.卷一三五.皇甫镈传》:「直以性惟狡诈,言不诚实,朝三暮四,天下共知,惟能上惑圣聪,足见奸邪之极。」元.杨讷《西游记.第九出》:「也是我为人不肖,和这等朝三暮四的便成交。」也作「暮四朝三」、「朝四暮三」。
朝三暮四
朝三暮四,汉语成语。
拼音是zhāo sān mù sì,
释义:是聪明的人善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办事反复无常,经常变卦。
源于庄周《庄子·齐物论》。这个故事本来的寓意是对管理与被管理者两种愚的巧妙讽刺,被嘲讽的后者因‘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贻笑大方’;而看似得意的前者却仅为了解决眼前困境而惯使些‘自欺欺人权宜缓兵之下策’也自然终因非长久之计而实则遭怨。现在,被引申为目标不坚定或者感情上不专一。
反复无常 朝秦暮楚 言而无信 见异思迁 出尔反尔 喜新厌旧 言之无信 朝三暮二 朝令夕改 翻云覆雨 三心二意 暮四朝三 三心两意 一心二意 变化多端
始终不渝 自始至终 墨守成规 全心全意 矢志不移 海枯石烂 海誓山盟 一成不变 持之以恒 一往情深 忠贞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