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台 - 宋,刘嗣隆

一簇亭台画亦难,公馀到此暂盘桓。
山多不似城中景,树密偏宜雨后看。
风送江声穿郡郭,日推云影下峰峦。
当时吏部曾游否,何事无文石上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在公馀之余来到这里欣赏风景。诗中提到的亭台、山、树等元素都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壮观。同时,诗人还通过对风声、江水、云影等细节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幅画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首句“一簇亭台画亦难”,表达了诗人对这幅山水画卷的赞美之情,认为即使是画家也难以描绘出如此美丽的景色。接下来的“公馀到此暂盘桓”,则表明诗人是在公务之余来到这里欣赏风景的。 第二句“山多不似城中景,树密偏宜雨后看”,通过对比城中景色与山水之间的差异,强调了山水之美的独特之处。特别是在雨后,树木更加繁茂,景色更加迷人。 第三句“风送江声穿郡郭,日推云影下峰峦”,通过对风声、江水、云影等自然现象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这里的“郡郭”指的是城市,而“峰峦”则是指山川。 最后一句“当时吏部曾游否,何事无文石上刊”,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当时的吏部官员是否也曾来过这里?为什么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录呢?这个问题既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惋惜之情,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对山水之美的关注程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同时,诗人还通过对历史背景的提及,引发了读者对当时文人墨客关注山水之美的思考。